第三章 李渊步步为营夺长安(第15/21页)

“大都督说得是!这宋老生果然狡猾!”刘弘基说。

“不狡猾会被派到这里来吗?”李世民说完,又冷笑一声说,“不过,他有上策,我们就有下策。既然他想引我们进来,我们不妨合他心意,进来,然后将计就计,打乱他的计划,来个反围攻!”

刘弘基正要问怎么个反围攻法,李世民却说:“走!向大将军汇报!商量计策!”

李世民大踏步走了,刘弘基紧随其后,从李世民的言行中,他知道这位大都督已经胸有成竹了,不禁高兴起来。跟着这样一个不以官职压人,且能不管危险与否,处处走在前面的将领,刘弘基觉得很幸运。

经过他们这么一侦察,恶劣的天气好像也被李世民的举动感动了,等他们回到营地,雨停了。不仅雨停了,天空还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明媚的阳光,三军将士别提有多高兴了。

“好兆头啊!真是个好兆头!”裴寂连连说,“还是大将军英明,我就说吗!大将军吉人天相,就是老天,也要帮着大将军的!看来呀,我们这次肯定能将宋老生一举擒获!”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心想:“还真是会拍马屁!当初是谁鼓动大将军退兵的?”

裴寂感受到了李世民不友好的眼光,尴尬地一笑,不再说话。

“大郎二郎,你们兵分两路,按我们刚才制定的计划,即刻前往霍邑!”因为激动,李渊的嗓子都有些变调,“这一仗,我们只能赢,不能输!”

好天气让李渊的信心更足了。

这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一起出战的第一场战争,三个人全都憋着一口气,气势如虹。

先轻骑诱兵。这是李渊和两个儿子商量的结果,而这个“诱兵”的任务,李渊接了下来,他要亲自率领几百轻骑打头阵,从正门进入霍邑,吸引宋老生的注意。宋老生也已做好了准备,等着李渊的到来,正门已不像李世民打探时那么松了,加强了戒备。

宋老生站在城门顶上,看到李渊的轻骑先到,后面是刘文静、刘弘基,柴绍带领的大部队,不过却没注意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不在其中。

宋老生冷冷看着步步逼近的“逆贼”,城门上的弓箭手都已经准备好了,等他一发指令就往下射。这城门的高度,从上往下射很容易,而想从下往上射则根本够不着。宋老生正是想利用这种地利优势,让弓箭手发力,然后再故意留破绽,让李渊以为城门被攻破了,诱他们进城。

只要李渊进了城门,那么将有他的三路军马在三处等着。一路在正城门里“等君入瓮”,另两路守在东门、南门,给李渊来个包饺子。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渊和那大部队在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时,停了下来,像是要安营扎寨。

这李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宋老生有些不解。

“莫非,他们想从另两道门进攻?”宋老生突然想到,这前门处没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不过,即使李建成和李世民从另两道门进攻,他也有办法应对。

“听我命令,执行第二套计划!”宋老生大声说。

宋老生的第二套计划就是将他的兵分三路,应对李渊从三个城门攻城。对他来说,他倒是希望李渊能分散作战,这样对他更有利,如果李渊整体作战,以他的兵力,实难招架。而分散作战的话就轻松多了,由于地势原因,东门外不远处,他已派了兵隐藏在那里。到时候东门一打开,他东门内的隋军将和东门外隐藏的隋军一起,先将攻东门的叛军消灭,然后是南门、正门……

宋老生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到的,李世民也想到了,宋老生想依靠东门外的地势,李世民正好将计就计,东门外他隐藏的隋军,已经被李建成的人发现并解决了。

东门这边由宋老生亲自率领,他下定决心要将东门外的李渊兵马全部歼灭,一个不留。谁料,他又失算了,东门外的李建成并不过多应战,没几下就后退开了。宋老生得意地笑了,以为是李渊失算,给东门派的兵少,中了他的计。

“哼!让我来送你们见阎王吧!”宋老生喊了一声,“追!一个都不留!谁砍了李建成的脑袋,给谁立头等功!”

宋老生追,李建成退,他们离霍邑东城门越来越远。与此同时,李世民带着另一队轻骑,以不可抵挡之势,把宋老生防备最弱的南门打开缺口,并顺利冲进城内。那些守住正门的宋老生的弓箭手,以及城内士兵慌了,不知是该严守正门还是该去支援南门。就在他们乱了方向时,原本安营扎寨的李渊,气势汹汹地开始攻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