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同流合污(第9/19页)
冯将军设宴招待了他们三天,然后,在军乐队演奏的《前进,基督战士》的乐曲声中,鲍罗廷一行离开了郑州。
火车载着他们经过了洛阳,最后到达了终点站灵宝。他们把所有物品都装上了4辆坚固的道奇旅行车和一辆用红木支着帆布顶棚的别克汽车。鲍罗廷开着那辆别克车。在这片小麦主产区,黄河曾两次决堤,淹没了周围的农田。洪水退去之后,留下了大片的风沙侵蚀区。在车队前面开道的是一辆道奇,里面坐着鲍罗廷的护卫和曾在冯玉祥手下当过顾问的沃罗辛。紧随其后的是鲍罗廷开着的那辆原属于某位军阀的别克车,里面坐着他的医生奥尔洛夫、秘书基里舍夫和奥尔洛夫的夫人。他们后面的那辆汽车上坐着陈丕士、杰克教士、一名中国翻译以及安娜·路易丝·斯特朗,此外还装着汽油桶、行李箱、备用轮胎等。跟在后面的另外两辆道奇车和三辆卡车则拉着装在木箱里的文件、燃料桶、帐篷、罐装食品、水罐和一个折叠式帆布浴室。鲍罗廷那位天真无邪的广州厨师则坐在一辆卡车的车顶上。
每天晚上支好帐篷之后,这些苏联人都会拿出一挺破旧的马克沁机关枪,装上支架,然后架在距他们最近的土堆上。每天清晨,那位厨师都会把炼乳、饼干、香肠和罐装咸牛肉等早餐备好,他们在那里大口吃着,那些在河岸边农田里干活的农民们则直愣愣地盯着他们看。路边的河水非常浑浊,河岸也有很多地方都塌了。每天他们都沿着黄土山上车马留下的痕迹前行,很多次都因找不到路而停下来。下雨天,他们则踏着烂泥汤缓慢前进。后来他们抵达了唐朝时期兴建的温泉圣地临潼,这里距西安已经不远,于是一行人便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清洗身上的风尘。
在热气腾腾的硫黄温泉里泡了一会儿之后,陈丕士一个人信步来到了一片精心修建的梯田边,无意中撞到了一副让人心酸的画面:刚洗过澡的鲍罗廷在一张睡椅上打盹,满面绯红、容光焕发的安娜·路易丝·斯特朗在一边哼唱着“牧羊人们在夜里守卫着他们的羊群”。安娜唱到一半便停住了,轻蔑地看了陈丕士一眼。他觉得自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尽管由于工作上的联系,鲍罗廷和安娜·路易丝·斯特朗之间的浪漫关系持续了20多年,但在他们有生之年,从未有人提及此事。)
鲍罗廷一行人来到了位于西安北部的潼关,遇到了庆龄的朋友、一直在此地等候的邓演达将军,这让他们非常吃惊。乔装成农民溜出武汉后,邓将军沿着京汉铁路徒步往北行进。由于政府悬赏要他的人头,他混在逃难的饥民当中,走了250英里,最终到达郑州。在那里,邓演达获悉鲍罗廷等人将要从陆路返回苏联,于是,他便横穿过田野,赶往西面的西安。从西安再往北到了潼关,然后在此等候鲍罗廷等人的到来。他想搭车同行,苏联人便让他上了一辆轿车。
后来他们进入了内蒙古境内的草原地带。他们在草地上每天可以行进60英里。中原的炎热被抛在了身后,现在他们开始感觉到草原秋天的凉意。到达长城时,鲍罗廷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越过长城便是沙漠,此时他们已经走了800英里,离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还有700英里。他们沿着与孔祥熙关系密切的那位山西军阀地盘的边缘小心前行。再往前走就没有路了,饮用水也变得非常稀少。这时,他们获悉一个苏联接待小组正从西面赶过来,准备在半路上迎接鲍罗廷等人,给他们提供新鲜食物和燃料。
一天晚上,安娜·路易丝·斯特朗一个人出去,结果走丢了。鲍罗廷领着大家到处寻找,最后断定肯定是找不到她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看到远处有一个人影。安娜·路易丝·斯特朗竟然在沿着他们前进的道路走,这真是太巧了。他们开车在她的身旁停下来时,安娜如释重负地流下了眼泪。
“你到底是为什么离开的呢?”他们问道。
“我太冷了,便出去走走。”她一边喃喃而语,一边哗哗地流下了眼泪。
离开乌兰巴托4天之后,他们遇到了苏联救援车队,大吃了一顿鱼子酱。
鲍罗廷登上一架苏联飞机赶往西伯利亚大铁路火车站,准备前往莫斯科向克里姆林宫汇报。邓演达、陈丕士和其他人也在几天之后达到了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