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一)(第4/42页)
当代设计具有很突出的多元特征。其中包括“新现代”风格(Neo modern,或者“Neomodern”)。现代设计出现的初期,设计运动名称一般不称“主义”,比如早期的“新艺术”(Art Nouveau)、“工艺美术”(Arts and Crafts)、“装饰艺术”(Art Deco)等。后来受到现代艺术的意识形态方式包装的影响,逐渐开始出现在名称后加上“主义”(-ism)这个后缀。艺术上有“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后印象主义”(post impressionism)、“立体主义”(cubism)、“野兽主义”(Farv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未来主义”(futurism)、“达达主义”(Dadaism)等“主义”,虽然艺术现象层出不穷,但是更加让人眼花缭乱的则是众多的“主义”新词。对比之下,建筑在使用“主义”方面比较严谨,这与建筑首先有投入的经济控制、有营造管理、有材料的限制等这些因素有关,因而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许多很个人化、小众化的“运动”来。
现代设计针对地方特点、民族文脉的发展在过去的20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既具有现代的结构、功能,同时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点的设计,形成具有民族性的现代设计。这种探索由来已久,到21世纪也依然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探索和设计方向。这种探索有两个方向:第一,体现一个民族审美习惯的现代设计,比如日本设计的紧凑、多功能、简洁,北欧设计的人情味和使用自然材料,这一类设计并没有沿用民族传统形式,而是在新设计中突出民族审美的内涵;第二,吸收一些民族传统形式而设计的现代作品,包括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等。后面这类国内有人称之为“现代中式”,或者“中式现代”等等,这类型的词在西方建筑界的称谓也比较多,并没有达到约定俗成的水平,有人称之为“地方主义”“本土主义”,是英语中的“regionalism”“localism”的翻译,指的是现代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设计中体 现出地方特色来。这种设计上的主张,早在战后的日本现代建筑中已经得到体现,丹下健三的香川会所的设计,已经部分地吸收了日本当地的民族建筑动机,地方主义不等于地方、传统的仿古、复旧,地方主义依然是现代设计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在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动机而已。
本章(第十章)和下一章(第十一章)我们将就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设计情况做比较系统的介绍,借此对世界当代设计的发展做一个横向面的描述。
一、美国当代设计
(一)美国现代设计概述
美国设计的经历过程和美国其他文化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相似之处:从来就是大众化和精英化两者并行发展的历史,战后进入千家万户的塑料制品塔帕容器(Tupperware)和精致的蒂凡尼(Tiffany)首饰、奢侈品并行不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国家背景来看,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美国从来就是一个分权、民主的国家,没有过权贵、精英控制文化和消费的阶段,大众文化从来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而设计上的高低并行方式,是美国设计一个很主要的特点。
1929年,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立了设计部,由主任阿尔佛列德·巴尔(Alfred Hamilton Barr, Jr., 1902—1981)、设计部负责人菲利普·约翰逊负责选择了第一批设计藏品,其中有100多件美国工业设计产品,有飞机的螺旋桨、绳索、实验室仪器和器皿、各种工具和家居用品,1934年在“机械时代”这个展区展出。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注意到德国包豪斯的设计,开始收集这个当时在世界上基本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学校的设计资料,并且在1930年举办欧洲现代建筑展。这件事很能够说明:美国现代设计、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一直处在一种互不歧视的并行状态。这是认识美国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