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代汽车设计(第15/36页)
奥迪TT是1995年在法兰克福国际车展(IAA, 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International Motor Show)首次亮相的,它的设计完全突破了传统的风格,大量圆滑线条的运用,获得广泛好评。虽然在1995年的国际车展上,TT还是作为概念车展示的,但由于该车本身没有其他概念车那种与量产车之间遥不可及的技术障碍,又加上外界的反应良好,于是1998年奥迪就推出了TT的量产版本——奥迪TT Coupe。量产版与1995年亮相的概念车在外形上几无区别,只是用更窄的C柱和宽大的后角窗来改善了概念车上略显臃肿的车尾。该车上市之后,一直很畅销。这款车是由德国汽车设计师彼得·斯契里耶(Peter Schreyer, 1953— )设计的,他在1990年代为奥迪设计的第一代A6、A4Avant,以及TT都是深得好评的车款。
1990年代的轿跑车中,宝马BMW Z3也是一台引起广泛注意的轿跑车,自1996年一直生产至2002年,这款车是BMW第一台大众化的Roadster,也是宝马第一款在美国南加州组装的轿车。Z源自德文“Zukunft”,代表“未来”之意。 除了Z3 Roadster之外,还有双门掀背的Z3 Coupé。这款车用在1995年的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007号情报员电影《黄金眼》(Golden Eye )中,立即风靡世界。Z3的设计师是出生在东京的日本汽车设计师勇岛让二(Joji Nagashima, 1955— )。勇岛让二1980年毕业于美国底特律的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 Detroit),这所学校一直与美国汽车工业以及底特律汽车大展有密切联系。1988年,勇岛让二加入了宝马公司的设计团队,移居慕尼黑。除了Z3之外,他还主持了宝马多个车系的设计,其中E39 5系列被公认为宝马最漂亮的车款之一。
(四)超级车形成系列
首先是超级车(supercars)形成系列,以前所谓“超级车”,基本是指尺寸夸张的超级豪华车,到这个时期已逐步被马力大、具有强悍操纵性能的轿跑车或豪华房车取代。1960年代那种流畅的曲线,也变成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楔形轮廓。由于电视的普及,令更多人了解了汽车大赛,过去一些专门生产赛车、跑车的厂家也投入了超级车市场,意大利车厂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 SpA)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家全称为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的意大利车厂,成立于1910年,简称“阿尔法”(ALFA)。自1946年起使用“阿尔法-罗密欧”的名称,总部设在米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该厂起初主要生产纯粹的赛车,出名的车型有1935年的P3型、1938年的158型等。
单纯的赛车对汽车业整体的影响有限,市场也很局限。二次大战结束以后,这家公司便开始在直接影响市场设计潮流的轿跑车方面加大了投入,生产出1966年的阿尔法-罗密欧敞篷“蜘蛛”(spider)、1967年的“蒙特利尔”(Alfa Romeo Montereal, 1967)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优秀轿跑车。
影片《黄金眼》中的詹姆斯·邦德和宝马Z3。
法拉利308 GTS(1979)。
阿尔法-罗密欧『蒙特利尔』(1971)。
保时捷911『卡利拉』RS跑车。
1980年代,阿尔法-罗密欧的跑车、轿跑车设计进入巅峰状态,这些车均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设计,具有鲜明的意大利特点,造型优雅,性能强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该公司是菲亚特的子公司,但仍保有自己的商标,继续朝着生产高性能跑车以及轿跑车的方向努力。其所生产的从概念车发展起来的阿尔法-罗密欧“纳瓦亚”(Navajo, 1976)、阿尔法-罗密欧164(1989)都是这个时期相当出色的车型。
这个类别的超级车有意大利车系的兰西亚“斯特拉托斯”(Stratos, 1973)、兰博基尼“康塔克”(Countach LP 400, 1974)、法拉利400 GT(1976)、法拉利308 GTS(1978)等,德国车系的梅赛德斯-奔驰375C(1967)、宝马3.0 CSL(1972)、保时捷911“卡利拉”RS跑车(Carrera RS, 1973)、保时捷934-5(1976)、宝马M1(1979),以及法国的雪铁龙SM(1970)、英国的捷豹(Jaguar)E-type III(1971)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