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消费时代的设计(第7/47页)
正因为设计从生产中分工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活动,所以,设计虽然与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设计师并不从事产品制作和加工,他们思考、分析、综合市场需求、消费者特征、价格标准、客户意向、人体工程学因素、材料与技术因素,通过提出建议或草图、制作模型或绘制预想图,某些类型的设计师甚至需要做出产品的原型(prototype),来将自己的设计成果提交给客户(厂商),在取得客户同意之后,再由客户把他们的这种研究的结果转化成产品,生产出来。
不同的客户对设计有不同的要求,设计师一方面要满足市场具体情况要求,同时也往往要迎合客户要求。设计师不但需要了解客户的要求,把这些要求具体化、详细化, 设计出符合客户具体要求的产品来;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他们的设计是能够在工厂里大规模地生产的。一些复杂的设计任务则往往有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现代设计的手段与过往相比,有非常大的区别,电脑演示已经越来越成为和客户沟通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也就能够更加精确和迅速地完成。设计师与旧式的手工匠人的区别在于匠人无须与其他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也无须合作,工作性质比较单纯和个体化,他们既是设计者,也是生产者和销售者;而工业设计师则牵涉到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是整个市场组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设计师要从企业的市场研究部门取得市场资料,要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解决生产的可行性问题,同时还要与市场营销部门密切结合,通过市场反馈来改进设计,提高销售。设计部门成为整个企业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不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活动了。可以说,联系、传达设计(communication)是现代设计的核心部分。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内,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成熟,设计师们或者在企业中担任设计任务,比如哈利·厄尔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设计部的领导;另外一些则作为企业的设计咨询顾问提供服务,比如雷蒙德·罗维为斯图德贝克汽车公司(Studebaker Corporation)、亨利·德雷夫斯为贝尔电话公司、沃尔特·提格为柯达公司的服务就是这种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欧洲的设计师,特别是从被纳粹关闭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来的德国设计师们,逃离战火纷飞的欧洲大陆而涌进美国,为美国的设计增添了新的血液。因此,把原来单纯为商业服务的设计转化成比较系统的、具有学术性质的、建立在企业结构中和市场营销组合活动内的新活动内容。美国的工业设计因而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飞利浦公司的Logo。
雪铁龙汽车公司的Logo。
诺尔家具公司的Logo。
奥利维蒂公司的Logo。
布劳恩公司的Logo。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Logo。
索尼电器公司的Logo。
米勒家具公司的Logo。
1970年代初期,节省能源的日本小汽车捷足先登,趁石油危机攻占美国市场,这是当年本田公司的杂志广告。
大约从1950年代开始,设计的作用和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在学术界中,工业设计已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有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在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大企业中工业设计经历了职业化过程之后,又开始了体系化和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的进程。设计的具体功能、具体责任、在企业内部的具体位置被通过制定企业政策的方式确立下来,从而使设计具有一个特定的企业功能和企业位置,也有了明确的工作目的和任务。
与此同时,各个大型企业也开始重视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品牌设计(branding)来体现企业本身的特征,提高企业在市场的识别和显示水平,促进销售。1960—1970年代,是这种被称为“企业形象”(Corporate Identity,简称CI)的设计活动发展得最迅速和广泛的时期,并且的确为企业在市场树立积极形象起到良好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原来简单的,仅仅强调企业标志、色彩系统的设计,又发展成为企业设计员工行为规范的所谓“行为标志”(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设计,以后又发展成为为企业设计发展规划的更加复杂的观念标志(Mind Identity,简称MI)设计。不少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公司都开展了这种设计业务,开创了设计的一个崭新领域,同时对设计人员本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