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丧钟敲响,李唐王朝终归西(第5/10页)
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胡弘立,是天威军使,脾气十分火爆,士兵们都很害怕他。但是杨守立对义父杨复恭十分尊敬,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唐昭宗李晔想利用杨守立来打压杨复恭,他对杨复恭说:“你的义子杨守立英勇善战,我想让他来宫中担任守卫,你带他来吧。”杨复恭见自己的干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十分高兴,很快就把杨守立领进宫。李晔封杨守立统领六军,赐姓李,赐名顺节。杨守立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经常向李晔打小报告,揭发义父杨复恭的种种不法行为。杨复恭发现自己的干儿子开始和自己争权夺势了,心里十分气愤。
有一天,李晔和宰相们正在大殿上商量镇压藩镇的事情,杨复恭有事要面见皇帝,他说自己的身体不好,不能走太多路,让轿夫把轿子抬到了大殿上,到皇帝跟前才下轿。宰相孔纬看不过去了,便对李晔说:“陛下,您身边就有反叛之人,何况那些鞭长莫及的地方?”李晔听到后假装吃惊地问:“爱卿,我不懂你的意思,你说的反叛之人在哪里呢?”孔纬指着杨复恭说:“陛下,此人近在眼前,就是他!”杨复恭惊慌失措,连忙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岂是叛逆之人?”孔纬接着说:“陛下,杨复恭不过是个奴才,竟然坐着轿子直接来到大殿上,这是对你的不尊敬,而且他还广结党羽,到处认干儿子,其中有很多人掌管禁军或者担任节度使,这不是明显的要造反吗?”杨复恭辩解道:“我收养义子是为了广收人心,更好地辅佐皇帝,怎么能说是要造反呢?”李晔厉声说:“你说是为了收拢人心替国家着想,但是为什么让他们姓杨而不姓李呢?”杨复恭无言以对,面红耳赤。从此,杨复恭和唐昭宗李晔之间的矛盾就公开化了。
杨复恭看皇帝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不好了,恼羞成怒,写信给在各地的干儿子们,让他们拥兵自立,不再给朝廷进贡。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听了义父的话,开始不向朝廷进贡,还上书攻击李晔昏庸不作为。李晔作为报复,夺了杨复恭的兵权,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违抗圣旨,留在长安不上任,上奏要求回家养老,本来他只打算用这个理由要挟李晔收回成命,谁知李晔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让他回家颐养天年。杨复恭要挟不成,反而失去了兵权,异常痛恨李晔,派人将传旨的使臣杀死在归途中,然后逃到山中隐居。不久之后,耐不住寂寞的杨复恭又回到长安的官邸,他的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家中来探望他,于是他把杨守信叫到家中,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计划。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唐昭宗李晔对不起自己,忘恩负义,不仅不知道知恩图报,还百般刁难他,后悔当初拥立他登基。他指示杨守亮要囤积粮草,积极练兵,不要给朝廷进贡,公开和李晔对抗。
有人得知了杨复恭的动向,向李晔密报了杨复恭同杨守信和杨守亮合谋造反。李晔把以往搜集到的关于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人带兵去逮捕杨复恭。杨复恭违抗圣旨,抵抗官兵,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大战了一天一夜。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李晔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兵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刘崇望看到禁军的所作所为,厉声斥责道:“如今圣上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拿朝廷俸禄的守卫之人,应当前去杀贼立功,你们趁火打劫,难道不觉得羞愧吗?”将士们听了之后都表示愿意跟着刘崇望前去助战。
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知道自己再继续对抗下去如同以卵击石,于是带领全家出逃到兴元。杨复恭出逃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李晔命令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两军中尉以皇帝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李顺节在宫门处被侍卫拦住,扣押了他随行的三百余名士兵,只让李顺节一个人进宫,李顺节一进宫,就被埋伏的士兵杀掉了。
杨复恭到了兴元之后,集中兵力向朝廷开战,李晔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和杨复恭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复恭的军队被节度使李茂贞打败逃亡到别的地方,在路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