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丧钟敲响,李唐王朝终归西(第7/10页)
中央禁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唐昭宗李晔面对这样的结果十分懊悔,自己即位后为了削藩所做的所有努力全都付之东流了。西川之役虽然消灭了田令孜,但是却失去了西川,让王建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朱温在战役中坐收渔翁之利,帮助李晔打仗提高了声望,李克用被削弱也解除了一定的威胁,朱温得以集中精力去消灭周围的其他势力,从此实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这两次战役的失败使李晔的威望损失殆尽,攻打李克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为藐视,其中最为可怕的对手就是李茂贞。李茂贞是陇西郡王,势力很大,甚至有当皇帝的野心。朝中一些大臣认为他太过狂傲,便对他加以指责,李茂贞都会立刻反击。还有一些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李茂贞联合对抗其他大臣,这使得李茂贞更为骄横,根本不把唐昭宗李晔放在眼里。
李茂贞曾在给唐昭宗李晔的信中嘲笑了朝廷对藩镇的软弱态度:“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李晔看了勃然大怒,召来宰相杜让能一起商议如何惩罚李茂贞,杜让能说:“陛下,您登基不久,现在国难还没有平定,李茂贞近在咫尺,我觉得不应该跟他结怨,万一打不败他,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李晔很生气,对杜让能说:“现在王室的威望越来越低了,自从打了几次败仗,将士们都万分愤痛,朕不能因为失败就任人侮辱,你只管为朕调兵输饷,朕自会委托诸王用兵,就算失败了也与你没有关系,你不必多虑。”
于是战争打响了,但是朝廷的军队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李茂贞领兵来到长安兴师问罪。宰相杜让能站出来,用性命为唐昭宗李晔顶罪,让他逃过了一劫,但是自此大臣们和李晔更为疏远了。
李茂贞在杀死了宰相杜让能之后,更加肆无忌惮,指使宦官杀死了另一个宰相崔绍纬,再次移师长安,唐昭宗李晔被迫逃往河东去寻求李克用的庇护,但是走到半路却被李茂贞的盟友华州刺史韩建追上,韩建恐吓李晔说:“你的车马一旦渡过河去,就再也回不来了。”李晔在韩建的挟持下抵达华州,被幽禁了将近三年,期间皇室宗亲覃王嗣周、延王戒丕、通王滋、沂王禋、彭王惕、丹王允、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十一人都惨遭杀害。
朱温占据了东都洛阳,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三人为了抵御朱温,暂时建立起了联盟,他们宁可让唐昭宗李晔重新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于是李茂贞、韩建、李克用三人将李晔接回长安,同时宣布改元光化。
回到长安之后,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矛盾又引起了另一场危机。中尉刘季述等宦官策划要废黜唐昭宗李晔,拥立太子登基。他们将李晔关在了少阳院,为了防止李晔逃跑,又将铁溶化后浇在锁上,每天的饭食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从此李晔就与世隔绝了。宦官们害怕李克用、李茂贞、韩建等人会兴师问罪,就将包袱抛给了朱温,但是朱温不想在残酷的宫廷政治中使自己陷得太深,他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一个个都暗杀了,拥立李晔复位,改元天复,朱温被封为梁王。李茂贞听说唐昭宗李晔复位了,特意从凤翔赶到长安,厚颜无耻地请求加封岐王。
宰相崔胤想借朱温的力量诛杀宦官,于是宦官韩全诲和李茂贞联合,让李茂贞将兵马驻守在京城,保护长安。半年后,朱温领兵讨伐韩全诲,韩全诲带着李晔逃到了凤翔。朱温紧追不舍,将凤翔城包围起来长达一年多。李茂贞的粮草耗尽,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上千人,吃人的现象很普遍,李晔也只能靠喝粥勉强维持,浑身乏力,那时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值五百钱,御膳房没有别的原材料,就用这些肉做御膳给李晔补充营养。
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再也守不下去了,于是和唐昭宗李晔商量,把韩全诲等二十多名宦官全部杀掉,将他们的首级送给城外的朱温,同时把李晔也交给了朱温,朱温带着到手的皇帝撤兵东去。
朱温发迹,挟天子以令诸侯
朱温是宋州砀山人,父亲朱诚是一位乡下的教书先生,一家人的日子虽然不怎么富裕,但是也其乐融融,谁知天降横祸,朱诚忽然得了一场病,连后事都没来得及交代,就撒手而去,留下了妻子和三个孩子。朱温的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了养活他们,她到萧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去帮佣。朱温小时候不喜欢耕田,但很喜欢打猎,经常带着弓箭去山里打猎,打到野兔山鸡等野味就带回去给家人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