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丧钟敲响,李唐王朝终归西(第6/10页)
杨复恭死后,唐昭宗李晔夺回了朝廷的政权,一鼓作气地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骄横跋扈的宦官们,使宦官势力遭到了重创,宦官干政得以终结。
初伐强藩,见欺茂贞
唐僖宗李儇执政时期,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摧毁了。所以到了唐昭宗李晔执政时期,藩镇的势力已经极度猖獗,几乎到了失控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李晔意识到朝廷孱弱是因为没有一支足够强大,可以用来震慑藩镇的军队,所以才导致藩镇各自拥兵,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因此,他即位之后,就开始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召集了十万兵马,想要通过武力来收回李唐河山。
在禁军初步组建好之后,李晔便开始集中兵力对抗藩镇。他下诏剥夺了陈敬瑄的官爵,任命韦昭度担任行营招讨使,让他率兵出征,让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协助韦昭度,同时新设了永平军,让王建担任节度使和指挥使。
讨伐西川的战斗开始了,但是这次战斗进行得并不顺利,杨守亮和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需要镇守,所以抽不出太多的兵力,负责领兵的韦昭度又是个文人,不懂得调度兵马、安排战局,再加上禁军刚刚组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所以人数虽多,却不堪大战。在这种情形下,王建成为讨伐西川之役的主力军,但是王建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封地和奖赏,所以并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他一边扩充自己的兵力,一边四处游说、收买人心,他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的麾下,兵力和声势大大增长了。经过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基本上都被王建掌控了。当朝廷召回征讨西川的军队时,王建的羽翼已经丰满,所以没有跟随韦昭度回长安,而是选择留在了西川,自立门户。
除了西川之役,同时进行的还有河东之役。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手打败了当时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他曾经帮助唐朝消灭了黄巢的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经带兵攻打过长安,逼迫唐僖宗李儇再度流亡他地,唐昭宗李晔也为此饱受颠沛之苦,而且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藩镇势力中,李克用的军队最为强大。李克用的兵马不仅数量多,而且士兵都训练有素,兵强马壮,实力不可小觑。
李晔即位后一直想要削弱强藩势力,首先就将李克用列为了攻打的对象,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多,也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李克用的军队相抗衡,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所以这次战斗的胜利,令李晔十分欣喜。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朱温、李匡威、赫连铎三人上书李晔,表示希望继续攻打李克用,李克用不除终是大患。李晔接到奏章后很高兴,李克用是他的一块大心病,如果真的能把他彻底铲除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李晔也有一些担心,毕竟李克用在黄巢起义中为李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次趁着李克用大败而归再次去讨伐,有点趁人之危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次能否再像上次一样打败李克用还是个未知数,一旦李克用胜利了,那李晔将会落入非常不利的境地。李晔一时难以决断,就召开了殿前会议,让三省和御史台的四品以上官员一起商讨这件事,没想到除了个别大臣同意之外,绝大部分的大臣都反对再次攻打李克用。但是胜利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李晔最终还是决定再次讨伐李克用。他任命宰相张浚为行营都招讨,又任命了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组成了一个讨伐联军。
李克用听说了这件事,他觉得张浚所率领的中央禁军是乌合之众,根本不足挂齿,朱温虽然实力比较强,但是由于敌人众多,无法全力进攻,也不会构成重大的威胁,只有李匡威和赫连铎所率领的军队才值得留意。李克用派了少数人马去对付张浚和朱温,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抵御李匡威和赫连铎。张浚好大喜功,他生怕被同去的几个节度使抢去功劳,于是不顾自己率领的中央禁军实力微弱,莽撞向前,遇到了号称河东第一猛将的李存孝。李存孝带的军队不多,但是面对比自己数量多十倍的禁军却丝毫没有惊慌,他设下了一个圈套,诱使张浚的前锋中了埋伏,于是轻而易举地活捉了张浚的前锋官。张浚军的失利,大大挫伤了联军的士气,朱温的军队也接连打了几个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是李克用率领的主力部队赶到后,他们就难以抵挡了,狼狈逃走,损失了一万多的兵马,李匡威的儿子和赫连铎的女婿成了李克用的俘虏。打败了李匡威和赫连铎之后,李克用率领大军击溃了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