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9/19页)

张九龄,字子寿,曲江人,从小聪明好学,后来应举登第,被封了官职。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对李隆基说:“陛下,宰相的位置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果您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啊,还望陛下三思。”

这话传到李林甫那里,他开始对张九龄怀恨在心。当时有一个将领叫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但是张九龄没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陛下,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是宰相的不二人选啊,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后来,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但是张九龄还是没同意,唐玄宗发火了,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虽然这件事就此作罢,但是李隆基对张九龄变得越来越不满。

李林甫为了能使自己得到皇上的赏识,让自己的仕途顺利,目光落在了武惠妃身上。武惠妃姿色娇美、楚楚动人,博得了皇帝的喜爱。但是在她之上还有皇帝的结发妻王皇后,所以无法独得宠爱。王皇后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便被封为王妃,对李隆基一往情深,而且颇识大体。在李隆基消灭韦氏集团的过程中,她为夫君出谋划策,倾己所能,帮助李隆基登上了皇位。为此,李隆基对她深深感激,立她为皇后。但是王皇后多年不育,而武惠妃却生了两个儿子,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琦,所以武惠妃自然更能博得李隆基的欢心。

李林甫为了博得武惠妃的欢心,暗中揣摩她的心思。他知道当今的太子并非武惠妃所生,但是武惠妃也有儿子。李林甫决定支持立武惠妃所生的寿王李瑁为太子,以博得武惠妃的帮助。李林甫打听到,武惠妃身边有一个侍女瑞儿。于是,李林甫用财物买通瑞儿,让她将书信转给武惠妃。武惠妃将这封信读完,十分高兴,因为她终于有了支持者。武惠妃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李林甫跻身高位,拥有重权,以便帮助自己的儿子得到太子之位。她除了不失时机地吹枕边风外,还将皇帝的喜恶爱憎告知李林甫,让李林甫投皇帝之所好,争取皇帝的赏识。

李林甫果然被任命为了宰相,同时任命的宰相还有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三人之中,不论权力还是资历,李林甫都逊一筹,只能居于第三的位置。因此,李林甫在喜登相位之余,不免愤愤不平。裴耀卿和张九龄在朝臣中久负盛名,二人都以才学著称,威望甚高。

李林甫当上宰相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李隆基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照皇上的意旨办事就足够了。你们看到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了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会被拉出去宰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李隆基提建议,第二天就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臣们知道这是李林甫做的,所以再也没人敢向皇帝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有一次,李隆基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李隆基看到卢绚的风度很好,随口赞赏了几句。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有还个官员叫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李隆基想起他,对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我觉得这人很有才能啊,还可以继续用。”李林甫忙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退朝后,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有一个办法,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看病。”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唐玄宗,说:“太可惜了,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再干大事了。”李隆基就没有再提任用严挺之的事情了。

李林甫凭个人的力量是奈何不了张九龄和裴耀卿的,于是他便打算利用皇帝对张九龄的不满,扳倒对手。恰好诸皇子间的矛盾和立储问题激化起来,张九龄因为力陈己见被牵扯进去,李林甫见有机可乘,对张九龄进行了恶毒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