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8/19页)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十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归国的前夕,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备真备、大伴古麻吕和在大唐做官多年,担任过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秘书监等职务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等也准备回国,他们一起到扬州延光寺拜访鉴真。藤原大使说:“我们早就听说您曾经五次东渡日本,想要去传教,今日得见,万分荣幸,如果您仍然有这个愿望,那么弟子等有四艘船即将返回日本,船上应用物品俱备,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同行?”当时鉴真已经六十六岁高龄,而且双目失明,但是为了传教授戒,他欣然应允了日方的恳请。

鉴真想要再次赴日的消息在扬州传开后,有关寺院为了阻挠此行,严密防范。这时正好鉴真的弟子仁干从婺州来扬州,知道师父将要远行,就暗中约定由他备船在江头接应。等到夜晚来临,鉴真和弟子工匠等二十四人从扬州龙兴寺潜行至江头,迅即登船启程,出大运河直入长江,直趋苏州黄泗浦,准备与日本的遣唐使船队成功会合。鉴真带去了如来、观世音等八尊佛像,舍利子、菩提子等七种佛具、华严经等八十四部佛经。因为担心官府发觉,所以分别乘第二、三、四船,鉴真乘坐第二艘船。驶入东海后,船队被强劲的东北风吹散,第四船杳无踪影,剩下的三只船奋力向前航行。鉴真等历经磨难,终于抵达日本九州,在日本僧人延庆的引导下进入日本太宰府,之后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皇族、贵族、僧侣都来拜见鉴真。

日本天皇在东大寺设了戒坛,让鉴真登坛主持,还任命鉴真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鉴真先后为太上皇圣武天皇、皇太后、皇子及四百余位僧人授戒。

鉴真虽然双目失明,但是能够凭借记忆校对佛经。他还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识草药,为人治病。留下一卷《鉴上人秘示》的医书,对日本的医药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鉴真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请经书帖被誉为日本的国宝。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字帖五十卷。

在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寺内的大堂建筑,坐北朝南,阔七间,进深四间,三层斗拱式形制,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佛堂。由于鉴真僧众采用了唐代最先进的建筑方法,所以这座建筑异常牢固精美,鉴真在此授戒讲经,把律宗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

鉴真除了随船带来的佛像,在日本又用干漆法塑造了许多佛像,著名的有唐招提寺金堂内的卢舍那大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像等。这种干漆法在中国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唐朝时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武则天时期曾用这种方法塑造了高达九百尺的大佛。鉴真晚年,弟子忍基等人用干漆法制作了一尊高八十多厘米的鉴真坐像,神志安详,栩栩如生,这尊塑像被供奉在唐招提寺内。

后来,鉴真在日本的招提寺内圆寂。受鉴真弟子思托等人的委托,在鉴真圆寂的十六年之后,日本奈良的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写了《唐大和上东征传》,书中详尽描述了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艰苦历程。

奸相口蜜腹剑,贤臣被贬荆州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让他颇为得意,不禁开始沾沾自喜,觉得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现在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理,边防有将帅守卫,我又何必每天都为国事操劳呢?于是,李隆基开始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当时有一个大臣叫李林甫,小名哥奴,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开元初年,任太子中允,后来又做了御史中丞。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什么事都不会做,专学了一套溜须拍马的本领。李林甫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李隆基在宫里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他都能事先得知。等到李隆基找他商量事情,他就可以对答如流,简直跟李隆基想的一样。李隆基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想把他提为宰相,就找来张九龄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