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7/74页)
吵完架,赵子立跟驻湘西的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联系上,叫他把情况跟重庆反馈,后者联系到侍从室主任林蔚。林当主任的第一处负责军事,此时也已拿到不少情报,显示日军这次进攻确实非同寻常,但怎么个非同寻常又一时难以断定。
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军令部次长兼作战厅厅长刘斐提出这样的判断:日军可能要进行纵贯南北的作战,北面打通平汉线,南面打通粤汉路,并可能对广西桂柳地带发起进攻。
蒋介石不是不同意日军似要进行纵贯南北的作战这一见解,而是不同意其提出的一旦日军在湖南发起攻势,应放弃长沙和衡阳而在广西桂柳进行决战的计划,认为那样太冒险,一旦决战失败,日军会顺势攻入贵州。
白崇禧认同刘斐的意见。
但5月上旬的这个会没形成一个应战定案。
到5月14日,刘斐给薛岳发了份电报:“敌打通平汉路后,必定向粤汉路进攻,企图打通南北交通线,以增其战略上之优势,其发动之期,当在不远,务须积极准备,勿为敌所乘,以粉碎其企图。”
薛岳看完把电报丢在一边,对出身桂系的刘斐他是向无好感的。
对薛岳之大意,时任守卫长沙的第4军第90师的参谋长罗平野有这样的回忆:“对日本关东军南下(指第27师团)的消息,则一无所知,因此未向上级请求增加兵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也有轻敌的想法,认为第四次长沙会战不过是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的重演,按照过去的打法,可以将敌人击退,取得同样的胜利。”
一天后的5月15日晚,军委会的一纸电报又发到长沙:“现在证实,有大量日军集结在湘北和鄂南通城、崇阳一线,目前正向南移,占领前线阵地,准备大举进攻长沙。”与此同时,战区后续情报也到了。
这时候,薛岳确定日军还真要再打长沙了。他连夜召集军事会议,布置应战方案,仍决定固守长沙,翻版第三次长沙会战。却不知横山勇不是阿南惟几,岛贯武治用兵更是刁钻。这一次,第11军有备而来,为破解“天炉”中绵延的侧击,岛贯特意将双核心第13师团和第3师团用于东路平江到浏阳一线。
当薛岳仓促应对时,1944年5月23日,横山勇带着他的参谋长中山贞武(1944年初接替小薗江邦雄)和高级作战参谋岛贯武治等幕僚,坐火车,离开了武汉,将战斗司令所向岳阳推进。
5月27日是日俄对马海战胜利纪念日。
这一天凌晨5点,依据岛贯武治的作战计划,左路湘东的第13师团和第3师团率先发动进攻,其线路是由平江,而浏阳;中路第68和第116师团则在黄昏时强渡新墙河,直下汨罗江、捞刀河;入夜后,右路第34师团针谷支队才在海军协助下横渡洞庭湖,向汨罗江口突进;西面最外翼的第40师团在午夜出发,负责牵制第6战区的部队和护住友军右侧背,配合这个师团作战的是第116师团一部及另外两个独立混成旅团,他们沿湘江西岸前进,路线是:沅江、益阳、宁乡。
也就是说,从东到西,各部日军进攻时间依此靠后,最终进攻态势呈斜线形。
这说明岛贯意图把东面的中国军队往日军的中路赶,进而围歼之(由于后来薛岳违抗重庆军委会率部往湘西转进的命令而坚持把残部留在湘东南,所以岛贯的这个计划阴差阳错地没有完全实现)。
在中路第一线部队的后面,藏着作为二线部队的第34师团主力和第58师团。
岛贯的战术是,一线的第68师团和第116师团负责纵深突破: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长沙东南的株洲,一部从那里向西北迂回包抄长沙,主力继续马不停蹄南下衡阳。当第一线的两支部队越过长沙后,立即投入第二线的第34师团主力和第58师团,后者负责主攻长沙城,前者负责占领湘江西岸的岳麓山(第58师团此前进行了长时间攻城和巷战演练)。
就这样,日军从东西长达120公里的正面分多路压上,“一号作战”第二阶段之湘桂会战开始了!
现在说的是第11军首席,赤鹿理第13师团,该师团从1943年开始,就以联队为单位配备了相应炮兵、工兵、通信兵。以第104联队为例,它配备了一个山炮兵大队(来自师团所辖的炮兵联队)、一个迫击炮中队(来自师团所辖的炮兵联队)、一个工兵中队(来自师团所辖的工兵联队)、一个通信中队(来自师团直属)、一个卫生队(来自师团直属)、一个野战医院(来自师团直属)。也就是说,师团长赤鹿理把师团里原本独立的炮兵、工兵、通信兵等分散到三个步兵联队,结果是,第13师团所辖的会津若松第65联队、仙台第104联队、新发田第116联队,每个联队都成为了一个五脏俱全、具有强大机动和完全独立作战能力的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