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67/74页)
井本说:“以不拘泥于死命令的形式,取得战场上千变万化的战机。”
中山作为军的参谋长,想得还是比较全面的,又问了句:“假如我们向柳州进发后,冈村方面军司令官下达终止前进的命令,当我们发生动摇时,一线各师团也会踌躇,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局面,该怎么处理?”
井本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中山面向横山勇,后者则看着井本,说:“这是有价值的独断。就这样干吧,全部责任由我来承担。面对这样的战局,不知道天皇陛下会怎么考虑?明天就是明治节啦。”
井本同样采取了先斩后奏的方式,转天上午向第6方面军司令部发去电报。但在之前的11月3日凌晨1点,就已经向山本三男第3师团和赤鹿理第13师团下达了立即向柳州转进的命令。后者是在11月3日凌晨攻入永福的。赤鹿接到向柳州进攻的电令后,据说有正中下怀之感,他认为:中国军队的主力在第23军正面,柳州兵力必定空虚,不等拿下桂林即急袭柳州,一定出中国军队意料。作战主任参谋野野山秀美则认为:“军决定利用第3师团进入平乐,第13师团进入永福的形势,一举攻占柳州,堪称卓越的统帅。”(《野野山日记》)
再说井本熊男,他发向衡山第6方面军前进指挥所的电报极简单:“本军决定乘敌集聚于桂林周围及南集团(第23军代号‘南’)正面,柳州守备薄弱之机,一举攻占柳州。3日晨已命令鹿及山部队相呼应向柳州挺进并攻占之。”
冈村宁次这两天在发烧,按他最初的计划是:控制两个军的作战方向,尤其是叫第11军将正面收缩到适当程度,与第23军保持呼应,使中国军队无隙可乘,将其压迫到不利事态,最终围歼之。但作战开始后发现:第4战区的中国军队的主力并没有在桂柳间。于是,冈村判断,其必集结在柳州,故而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第11军以少量兵力监视桂林,拿出至少三个师团向柳州西北迂回,配合正面攻击柳州的第23军,在柳州以西歼灭第4战区的主力。但现在的事实正好相反,横山勇以主力进攻并没有太多中国军队守备的桂林,而独断专行以两个师团去直攻柳州(没有向柳州西北迂回),这跟自己的计划完全背道而驰。
11月3日下午4点,躺在床上的冈村收到第11军电文。副参谋长天野正看过电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他们又这样干了!”
参谋长宫崎周一刚从第23军司令部驻地丹竹回来,根据他的视察结果,认为该军虽行动缓慢些,但“正积极努力”,且“士气较正旺”,击破当面的中国军队并按时向柳州发起进攻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对井本来电的反应是:“第11军自负又自私!全然不顾方面军整体围歼中国军的作战计划!”
冈村的难堪跟先前的畑俊六是一样的,因为第11军发来的电报显示,这份电报同时发给了第6方面军司令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东京大本营。这就好比,在一个机关里,一名科员遇到问题,他本来应该先向科长反应,结果呢,在向科长反映的同时,又向处长和局长反映了,科长的尴尬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冈村就是那位科长。
宫崎显然更激动:“第11军的做法已不能仅仅理解为战术见解不同的问题了。”
11月3日夜,一份电报由衡山发往全州南三村:“方面军的意图和方针是深入切断敌之退路,在柳州附近围歼中国军。对此,早已有明示。在桂柳作战中,首要目的是两军围歼第4战区中国军主力,而非抢先攻占桂林和柳州两座城市。当下并没有特别情况,所以无需更改先前的作战部署,故希望旭集团(第11军在此次作战中的代号)遵照命令,抽出围攻桂林的主力,将之转进到柳州西北,切断敌之后路。”
令冈村坚信自己的计划无比正确的电报随之来了。那就是,11月3日的晚些时候,第23军跟方面军恢复了电报联系,说原先围攻他们的中国军队已在退却。冈村觉得一切都在按自己的判断发展,并没出现第11军认为的“情况出现变化”。当冈村拒绝第11军改变作战部署请求的电文到全州南三村后,井本认为其之所以坚持先前的计划是因为不了解一线的情况。至于要求将围攻桂林的部队抽出大部分用以向柳州以西转进这件事,井本认为根本做不到。他又回了封电报,作进一步解释:打向柳州的两个师团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