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四(第6/15页)
“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吏皆各二人。”
比百石以下,亦宜有通一艺以上,句文简省也。“皆各二人”,谓内史之卒史、大行之卒史、郡太守之卒史,皆各二人也。
《循吏传》:“簿书正以廉称。”
簿书正,当是冯翊之属官,其职主簿书者也。汉制廷尉之属官有正,南北军之属官有正,则三辅之属官或亦有丞有正也。霸所补卒史无专掌,故以署簿书正之职也。
“米盐靡密。”
靡密,谓纤靡而周密也。《史记·天官书》云“米盐凌杂”,谓杂乱无叙次也。此用其语,而谓其有条理。
“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
言既不得去,而阳狂又恐为人知,徒然身死为世戮辱也。
“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
榆薤葱韭,足供一口。彘鸡。足供一家。
《酷吏传》:“匈奴素闻郅都节,举边为引兵去。”
举边,犹云举家,举室。尽边之人,皆为引去也。
“至晚节事益多,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名为平。”
加缓,犹《孟子》加少加多之谓。言早岁酷急,晚节宽缓,遂得其平名。为平者,当世号为公平也。
“王温舒等后起,治峻禹。”
谓其治较禹更严峻也。
“少温籍,县无逋事。”
温籍,读曰醖藉。逋事,谓废失不治之事。
“重足一迹。”
谓前足所履之迹,后足复践之。踧踖恐惧之至也。
“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二百余人。”
掩,谓出其不意而突入掩之也。
“至冬,杨可方受告缗,纵以为此乱民,部吏捕其为可使者。”
“受告缗”云者,民有告人不出缗者,杨可受其辞也。部吏,部勒胥吏。捕,为杨可所使之役也。
“其治米盐事,大小皆关其手自部署县名曹宝物。”
名曹,谓诸曹掾史之名。手自疏记宝物,谓诸官物由曹史经理者若盐铁之类。宝物,《史记》作实物。
“今县官出三千万,自乞之,何哉?”
谓今此三千万,即使县官出此钱给与之,亦何不可之有。
“通往就狱。”
光欲延年归诚投己,却为道地,恶延年之饰词拒己,故使之就狱也。
“于是复劾延年阑内罪人。”
阑内,谓失阑而内入之也。《王嘉传》云:“坐户殿门失阑免。”
“以结延年,坐怨望,非谤政治,不道弃市。”
怨望,谓征为左冯翊不果而憾,一也。坐察吏不实贬秩而笑,二也。非谤,谓诮黄霸,一也。讥寿昌,二也。义所上十事不出此等矣。
“赏亲阅见十置一。”
十置一,谓十人之中才一人脱免。置,不问也。
“赏所置皆其魁宿。
所置,即上文所谓十置一者也。魁宿,谓渠魁宿奸也。魁宿贳之,善家子之失足协从者亦贳之,故曰皆贳。
“甘耆奸恶。”
甘耆云者,犹云欲得而甘心也。
《游侠传》:“先是黄门郎扬雄作《酒箴》以讽谏成帝。”
扬子云作文无一不摹仿前哲。传称其仿《论语》而作《法言》,仿《易》而作《玄》,仿《凡将》《急就》而作《训繤》,仿《虞箴》而作《州箴》,仿相如而作赋,仿东方朔而作《解嘲》。姚惜抱氏又谓其谏不受单于朝仿谏伐韩,《长杨赋》仿难蜀父老,是皆然矣。余独好其《酒箴》无所依傍,苏子瞻亦好之,当取为子云诸文之冠。
《佞幸传·董贤》:“质性巧佞,翼奸以获封侯。”
孙宠、息夫躬诬东平王本为作奸,而贤扶翼之,三人同封侯,故云翼奸获封也。
《匈奴传》:“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故塞,在河南。蒙恬前收河南地,以河为塞,凡河套以内皆秦适戍所居之地也。至是适戍复去,故匈奴得南度入河套内,仍以故塞为界。
“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识其人众畜牧。”
左右,单于之随侍者也。疏记,说教之分条记事也。计,计簿也。人众畜牧以计簿识其数目也。
“其亲岂不自夺温厚肥美赍送饮食行者乎。”
以温厚之衣赍送行者,以肥美之品饮食行者。诘汉俗未尝不贵壮而贱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