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第6/7页)

朱熹诉苦说:“文天祥不就是‘被杀死事小,失去气节事大’的典型吗!还有,像秦桧那种人,你说是让他失节好,还是让他饿死好?”

我琢磨了一会儿,说:“你们这些理论其实也不难理解啊,虽然有些纯属瞎琢磨,但那是你们的历史局限性使然,也怪不得你们。可后人为什么要么就不理解你们,要么就误解你们呢?是不是因为你们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得太复杂了?”

朱熹苦笑一声:“一点儿都不复杂,唉,其中原因有一个人最能解释。”

“哦,哪一位?”

朱熹看看陆九渊:“陆兄,拜托你用你的心学想想这个人吧。”

陆九渊“嘿嘿”一笑,眼珠一转,院子里就突然多了一个人。

此人一脸英气,豪情勃发,一望便知是位英雄人物。他这一来,猛然见到在场这么多人,不由得迷糊了一下,随即看见朱熹,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招龙爪手,朱熹早有准备,一招太极拳的揽雀尾格挡过去,两人拆招换式,打在一处。

我看得一头雾水,问陆九渊:“这人是谁啊,怎么一见朱老师就动手?”

陆九渊见怪不怪:“这俩人是老论敌了,要在论坛上遇见,能在一个帖子底下打一年。”

此人既然能做朱熹的论敌,自然不是泛泛之辈。我们现代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辛弃疾的一首《破阵子》,非常著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首词的题目叫做“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意思是说,这词是写给一个叫陈同甫的人的,跟他一块儿豪爽一把。陈同甫大名叫陈亮,同甫是他的字,对宋词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豪放派里有陈亮这么一号,现在,在场上跟朱熹过招的就是这位陈亮。

陈亮这人很有意思,他本来不叫陈亮,叫陈汝能,他崇拜诸葛亮,就把名字改成陈亮了。古代追星族比现代人还狠,现在谁听说周杰伦的粉丝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杰伦的?古人照着偶像改名的可绝不止陈亮一个,著名的司马相如的名字就是照他的偶像“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改的。顺便提件趣事,我小时候看《三侠五义》,里面有个反派小角色,崇拜汉朝的东方朔,可他没改名字,改的是外号,他想用外号表达的意思是“我比东方朔还牛”,也就是“赛过东方朔”,于是外号的第一个字就是“赛”——可“赛东方朔”,太拗口;“赛朔”,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赛东方”,姓东方的人多了。怎么办呢?最后确定为“赛方朔”,也只好顾不得人家是复姓了。

回头再说陈亮,这人是个时代的大另类,朱熹和陆九渊等人搞论战,论战的都是诸如理和气谁先谁后,太极之前有没有无极,宇宙的本体是心还是理,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在现代人看起来都属于吃饱了撑的,但当时大家都很认真——可是,这些人的论战,说到底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而陈亮的学说一出,和他们简直就形成了敌我矛盾。“梁惠王篇”的一开始,孟子不就反对别人谈“利”吗?这个陈亮就是个主张功利的。

朱熹和陈亮私交不错,可论战绝对势同水火。朱熹讲天理,讲仁义,像孟子一样最看不惯谈功利的,可陈亮不但谈功利,还特别往管仲和商鞅的路线上靠,朱熹一看:好小子,投靠了魔鬼不说,脑袋上还长出犄角来了?!

这时候,场上平静了下来,陈亮和朱熹都住了手,谁也没打倒谁。陆九渊赶紧上来劝架,对陈亮解释了这次请他来的原因。陈亮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我,说:“熊老弟,你说朱熹的理论不复杂,这当然不错,哲学这东西从古到今都没什么太复杂、太深奥的。”

我赶紧问:“那为什么到我们的时代里,了解的人就不多了呢?”

陈亮说:“太简单了!我讲了一辈子功利主义,我实在太清楚人性了。你别听朱熹的,他的脑瓜太简单,尽搞那些虚的玄的,其实他的理论漏洞大得很,他一贯把人性、把社会想得太单纯了。”

朱熹、陆九渊,连同程家两兄弟闻听此言,纷纷对陈亮投以白眼。

半晌才说:“嗯,陈亮说的,话糙理不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