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第7/7页)

见我们说得差不多了,张载过来了:“天快黑了,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

我说:“我正在讲《孟子》呢,后面还少不得拉你们这些儒家晚辈进来聊聊。”

朱熹说:“要不这样吧,我们这些人有个QQ(一种中文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群,我把号告诉你,你也加入我们这个群好了,有事好联系。”

张载奸笑着说:“我就是通过QQ群请他们过来助拳的,嘿嘿,方便得很!”

时间走啊走,转眼就到了现代。现代为什么不出哲学大家了?除了社会风气使然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原先的很多哲学问题现在都变成科学问题了。

古代的哲学家思考宇宙的起源,现在这工作是天文学家的事;古代的哲学家思考生命的成因,现在这是生物学家的事;甚至就连古代哲学家静坐修养的“气”现在也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

举个例子好了,集中精力静坐冥想的种种方式古往今来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一种奇妙的精神体验,使人体会到一种在现实世界中从来没有过的充实感。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是太极还是无极?就是张载和二程他们的“感悟”吗?有没有人把这种体验记载下来呢?

有,罗洪先就这样做过。如果不较真地说,罗先生是王阳明的弟子,他描述过自己的静坐体验:“极静之时,但觉此心本体如长空云气,大海鱼龙,天地古今,打成一片。”用古人的话说,罗先生是“证”出了这个境界,这就等于拿到了一个学位。现在科学家用仪器测出,人在进入冥想状态的时候,大脑的某一区域会停止工作,这时候人就会消失掉外物与自我的界限,感觉自己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像这样的个人神秘体验如今都已经被科学插手进来了,哲学闪转腾挪的余地还有多大呢?这时候我们再回头想想大儒们那些“体悟天理”之说,莫非都是在冥想状态下心理、生理机制的运转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