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败如山倒(下)(第7/29页)
到了七月底、八月初,彭德怀部第一、第二两军,前锋已抵达甘肃边境的陇县,徐向前部第六十、六十二两军,亦向陇县方向移动。此外聂荣臻部六十三、六十五军,则已到达长武及泾川地区(泾川已深入甘境)。中共派出六个军的兵力向甘肃进逼,其次一步骤当为消灭马家军的主力,并图一举攻佔甘肃省会兰州。
共军原来的计划,是要先消灭国军嫡系的胡宗南部队再进兵甘肃的,后以马家军由甘肃向陕西出击,表现了骑兵强劲的攻击力,使中共不敢再予轻视。同时美国发表了白皮书,并声言今后将直接援助各地反共的「省际领袖」;中共诚恐马家军与美国搭上关係,获得充份补给,力量将更形强大,因之变更计划,改採「先马后胡」的策略,决定先集中大部分兵力,向西挺进,以消灭马家军主力为目标;仅留下徐向前所部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二等三个军,分布在天水、宝鸡之线,摆出向南入川的态势,对胡宗南部採取监视态度。
是年八月上旬,马步芳奉李代总统之召,由兰州飞穗出席重要军事会议,白崇禧、胡宗南、马鸿逵等皆参加。会后,马氏飞台北裁时,曾对新闻记者说:「西北战事,已快到主力决战的阶段了,我要赶回去,亲自指挥,打个胜仗。西北的民心和士气都很旺盛,中央又于最近有武器和弹药的空运补充,对确保兰州,绝对有把握。现战事进行地点,距兰州约二百华里,主力战斗将在这一地区进行。」马步芳氏在广州时,也曾作「马家军从未打过败仗」的豪语,暗示平凉、天水等地之失,都是自动撤退的。马步芳所说的话固然很动听,可惜的是,等他从广州飞回兰州之日,已经局面全非,兰州城已听得见炮声了!
当时中央方面为了提高马步芳的威望,曾特加他陆军上将衔。当他于八月十八日飞返兰州,其时正面共军,已进抵兰州以东约四十公里的榆中附近。彭德怀部第三、第四、第六等三个军,沿通渭、定西,进抵榆中附近的兴隆山。聂荣臻部六十三、六十四等两个军,则向靖远、郭城驿、会宁一线推进,企图夹击兰州。左翼方面,则彭德怀部的第一军已抵甘谷、武山一带,第二军在陇西、渭源、会川一带,目标在越临洮、佔临夏(临夏在兰州西南八十公里),以威胁兰州的侧背。三路共军的总兵力为七个军约十八万人。
从共军的布置看,兰州已不可能坚守。因马家骑兵,长于冲击,若要坚守城池,需要炮兵、弹药、粮食和重武器。其时甘肃省适又换了马鸿逵当省主席,马氏并未履任,仅由秘书长丁某苦撑场面,共军向甘境挺进,正利用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机会。
共军以八倍伤亡攻佔兰州
马步芳虽声称「确保兰州」,但兰州的守军,却只有马继援的八十二军和其他一些地方部队,併起来不过六七万人。而攻方却有二十万人,血战一週,双方均有损失,马家军于八月廿五日即撤出兰州。官方公布:共军伤亡约四万余,守军仅伤亡五千余,双方死伤比例为八对一。此一数字,虽非绝对正确,然共军伤亡,必然多过守军数倍,则为一不争之事实。因共军人数众多,所带粮食甚少,后方补给赶不上前线。共军以甘肃之回教人民素来反共,也不想以徵发粮食去引起他们的反感。在大雨中且曾断粮两日,相持日久,对本身不利,故只能不惜牺牲,向兰州急攻。守军凭藉工事,以逸待劳,伤亡当然较攻方为少。不过以兵力悬殊,国军飞机的助战,以基地距离过远,又未臻理想,所以打了一星期,国军便只有向黄河北岸撤离了。
国军撤出兰州后,彭德怀部第三军即跟蹤前进,在河口、红古城(一名红城子)相持了一个短期,彭部第四、六两军,也接着过了黄河,双方在民和以东、以北、以西各地区,又打了几仗,马家军已失战意,节节后退。而马步芳的老巢青海省会所在地的西宁,距民和仅约七十公里,在兵败如山倒之情况下,西宁城已呈朝不保夕之势,马氏父子鑒于兰州之失,竟忍痛放弃了固守西宁老家的计划,所以在八月卅日,即有西宁易手的消息;九月五日又有西宁情况不明的新闻。实际上西宁既无国军驻守,对外电讯联络已告中断,共军随时随地皆可大踏步地进城,不会遇到抵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