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败如山倒(下)(第6/29页)
一九四九年五月间,中共以大批共军业已顺利渡过长江,并正围攻上海,当令彭德怀率部攻入西安,胡宗南部仓皇撤退至汉中,长安古城就此轻易失守,彭部乘战胜之余威,并沿着陇海铁路向西挺进,前锋直达岐山西南的阳平镇,如再西进,便要直抵宝鸡了,宝鸡虽仅属陕西的一县,但在抗战中,它已是川陕公路、陇海铁路的运输终点,相当繁荣。此时胡宗南部突发动猛烈反击,青海的马家回教军又大举从陇东向麟游、永寿、淳化一带进击,彭部恐后路被截断,遂从扶风、武功、兴平等地退至咸阳、西安、泾阳、三原一带。此役对彭部反击,因在胡宗南部与马家军合力夹攻下,彭部损失达二三万众,胡部且将咸阳城包围,大有夺回西安之势。中共见势不佳,即将徐向前新在山西编组的第六野战军(原称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之六十、六十一、六十二等三个军,共约八万人左右,陆续从晋南渡过黄河入陕增援。徐部到达西安迄咸阳之线后,即协助彭部,筑工事固守。其后续部队十九兵团所辖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等三个军,以潼关至西安间铁路,被国军敌后部队破坏,同时国军飞机,也常至渭南、临潼一带轰炸,故迄未能全部进入关中地区。当时国共两军在关中的兵力,共军方面计为:彭德怀部十二万人,徐向前部十二万人,其他军区部队约二万人至三万人,总兵力共约二十六、七万人。国军方面计为:胡宗南部约二十万人,以骑兵马为的青海马家军约有十万人,共计三十万人。与共军相较,还略佔优势。不过共军在陕南平利一带,还有赵寿山、孔从周等部,加起来双方恰巧相等。
胡宗南与彭德怀在陕西打了若干次硬仗,可说互有胜负。从战略方面言,胡宗南善于布置袋形阵地,每每诱彭部深入,然后再加以围击。彭德怀则长于设伏阻击,以一九四八年和一九四九年两年的战事为例,彭部向胡部进攻,彭必失败;胡部向彭部追击,胡必吃亏,如一九四八年夏天泾渭河谷之战,彭德怀派贺龙带了两个旅在陇东阻止青海马继援部骑兵南下,因骑兵机动性大,贺龙未能完成任务,致彭德怀所部因受夹击而遭到重大的损失。但当彭部退入黄龙山区(该山在陕东澄城、郃阳以北地区)从事整补之际,胡部乘胜追击,却又一再中伏,受了不少损失。其次如一九四九年五月,彭德怀于攻佔西安后,向岐山方面轻进,居然又受挫而回。胡部东向追击,因彭部在咸阳、西安等地构筑工事据守,所以战事陷于胶着状态。胡部于撤出西安时,曾在终南山、秦岭一带配置重兵,故彭部第二军在渭水以南活动,始终未获进展,且时遭胡军逐退。马家骑兵的不时猛冲,尤使彭部感到甚大威胁,因之共军在战术方面,已试行一个新对策,即多掘外壕、多筑工事,阵地内外,壕堑纵横,以削弱骑兵的活动能力。此种战术对骑兵相当有效,马家军以骑兵不能长驱直入,纵横驰骋,便设法调集炮兵,来轰击共军的工事。可惜彼时中央的空军力量,分散各地,不能集中使用,否则协同胡宗南部和马家骑兵,歼灭集结西安、咸阳、泾阳、三原的彭德怀与徐向前各部,也不是没有可能。因其时胡部和马部的战斗力并未消失,而胡部的军火、汽油等物资,亦充足得很。
共军集中重兵先打马家军
共军彭德怀部在整补初期内,又新编了第七、第八两个军:为了对付胡宗南和马家军,中共军委又调派华北兵团聂荣臻所部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等三个军赴陕应援。彭德怀乃于是年七月十一日发动第二次攻势(与鄂西、湘赣同时发动),派五个军的兵力向西急进,另以五个军的兵力,在泾阳、三原闻牵制着马家军的宁夏兵团、青海兵团和陇东兵团。西进的部队直达宝鸡,在扶风、武功、岐山等地,曾与胡宗南部发生恶战,双方的损失都极重大。胡部为应付这一大规模的突袭,便沿秦岭山脉布成一条防线,共军虽屡次向秦岭山脉仰攻强袭,但都给胡部击退。此时马家军与胡宗南部因被共军分途迎击,彼此失去联络,陷于孤军作战的苦境,同时週遭共军对马家军已布成包围之势,迫得马部自动后撤,逐步退回甘肃境内,以后没有发生激战,故实力未受损失。共军的初步目标,即在堵塞马家军再出之门,俾从容解决胡宗南部队。所以也并不向后退的马家军挑战、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