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云帐下奇儿在梁晋争霸之李存勖、朱友贞(第4/13页)

李存勖不想见好就收,继续趁热打铁,贞明二年八月,河东军攻下河北重镇相州,李存勖留李嗣源镇守相州。没用多长时间,除了黎阳之外的河北六镇数十州之地尽数收归李存勖囊中,梁朝的北方防线退到了黄河,河东军甚至随时都可能渡河南下。同年十月,梁朝开国重臣葛从周病死于偃师,梁朝的老一辈“地主阶级革命家”大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留给皇帝朱友贞的,只是夜晚无尽的彷徨、还有恐惧。

到了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的二月,李存勖想把梁朝插在河北的最后一颗钉子黎阳给拔掉,出兵攻打黎阳。结果李存勖被驻守黎阳的刘鄩当头一棒,揍了回去。李存勖不服,还想再挑战刘鄩,刘鄩是梁朝最后的名将,战胜强大的敌人才会产生强烈的征服感,这个道理古今同然。可没等李存勖准备再次南下,就突然接到后院起火的消息:新州(今河北涿鹿)发生兵变,杀死弟弟防御史李存矩,副将卢文进率众逃入契丹。

正好这个时候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嫌自己的场子太小,也想扩大地盘,便让卢文进做乡导,亲率三十万契丹军大举来犯新州。刺史安金全弃城逃去,耶律阿保机打败前来平叛的“常胜将军”周德威,周德威败退幽州,契丹军围攻幽州。李存勖恨透了耶律阿保机,心中暗骂:“乘人之危非君子!”,李存勖不想坐失对好不容易取得的对梁朝的战略优势,便让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等人率七万大军前往救援。

李嗣源自请为先锋,带着他的干儿子李从珂率三千将士先行解幽州之围,在大房岭(今北京周口店)遭遇契丹人,李家父子合力击退契丹军,后面的河东军很快跟进。两军在幽州城下交战,李存审用疑兵计动摇了契丹军的判断,并趁机发起总攻,把契丹军杀个惨败而逃。耶律阿保机这才领教了河东人的手段,知道李存勖比李克用还厉害,不敢轻易再来砸李存勖的场子。

留守晋阳的张承业每当李存勖出兵征伐时,不仅能出色的完成留守任务,而且能保证日用浩繁的后勤给养的畅通。张承业在发展河东经济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张承业公私分明,任何人也不要打公款私用的主意,包括李存勖在内。有时李存勖想赌钱取乐或赏赐侍从,问张承业要钱,都被张承业拒绝。

李存勖不太高兴,心想整个河东都是我的,还不能用这几个小钱?李存勖干脆就以小儿子李继的名义问张承业借钱:“七哥,我这小子最近手头比较紧,你看我的面上借他一点吧,以后保证还你。”。

张承业把自己的宝带好马送给李继岌,但对于公款,张承业就是一毛不拔,并对李存勖讲了一番大道理:“钱库里钱多的是,但这些钱不是用来花天酒地的,而是用来前线开支上。这些姓公不姓私,所以我不能答应大王的请求。”

李存勖仗着酒劲有些恼羞成怒,骂了张承业几句,无非就是“你这个老杂毛,连你都是我的,何况这点钱?真他妈不中抬举。”

张承业也是头倔驴,也生了气:“我不过是个太监,没有子孙后代,这些钱我留给谁用?我这么抠门,无非是为了大王的江山社稷。大王要想用钱,何必和我商量,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以后打了败仗,可不要怪我。”

李存勖从没被人这么顶过,气的要杀张承业。张承业也不跟李存勖客气,上去夺剑就要抹脖子。李存勖的母亲曹太夫人知道后,连忙过来替儿子赔不是,并让李存勖给张承业磕头谢罪。刚开始张承业还有些不买账,但第二天曹太夫人又和李存勖来到张宅请罪,张承业见戏演的差不多了,再装就有些矫情了,和李存勖言归于好。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李存勖是个“齐桓公”式的人物,即身边必须有一个地位显赫、说话有分量的“管仲”来辅佐他,这样才能监督他不犯或少犯错误。这样的人物思想上往往很不成熟,缺乏自律精神,身边有贤士则是明主,身边多小人则是昏君。但说话说回来,这样的人在明主里头最多只能算个半瓶醋,而象曹操、朱元璋这些人,都是很成熟和自律,不需要再找管仲这样父亲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