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云帐下奇儿在梁晋争霸之李存勖、朱友贞(第2/13页)
这时的李存勖虽然能打的武将也不算少,但李存勖却对手下少了一个李存孝而耿耿于怀,这时的李存孝已经死了十八年了。提起李存孝,在五代的名气实在大的“骇人听闻”,李存孝可是野史演义中的“五代第一条好汉”,地位可堪比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虚构出来的好汉)。李存孝本名安敬思,是李克用的干儿子,排行第十三,江湖人称“十三太保”。
李存孝也确实名不虚传,名气也是在江湖上打出来,一提“十三太保”,江湖中人谁不敬重?李存孝善使一条大槊,往往单槊匹马就能在万人阵中取上将首级,时人都把李存孝看做张辽(张辽就不需要多介绍了吧)再世。李存孝为李克用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时河东军界的头号名将。但李存孝为人心胸狭窄,稍有不顺便暴跳如雷,李克用对此很不高兴。
李存孝在和番汉马部都校李存信合兵攻打镇州王镕的时候,互相争功,李存孝被李存信告了刁状。李存孝怒火中烧,干脆向王镕乞降。李克用见干儿子撕破脸皮,也没什么好说的,率军来拿李存孝。李存孝在邢州守了半年,实在守不下去了,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 894年)三月,李存孝向李克用请罪,希望能宽恕他的罪过。李克用这时根本不把李存孝当宝贝了,把李存孝骗到晋阳,五马分尸,了结了这位好汉。
虽然李存勖无限怀念李存孝,但李存孝早就成了冢中枯骨,想又有什么用?何况对付刘守光、朱友珪这样的蠢才,手下的李嗣昭、李嗣源等人足够了。
李存勖来到幽州和刘守光练练招,李存勖很有魄力,单人匹马到城下,对着城上发呆的刘守光大喊:“你让我来我也来了,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刘守光表达了愿意投降的意思,李存勖为了取得刘守光的信任,折箭为盟,许他不死。刘守光也滑溜的很,说过几天等我想好了再投降。
李存勖知道刘守光在耍他,那还了得,下令攻城。河东军生龙活虎一般,很快就破城进幽州。刘守光开门逃跑,但很快就被河东军给抓住了,李存勖把刘守光和他的老爹一起捎回了晋阳。
刘守光集团被消灭,不仅给李存勖带来量的变化,而且还带来质的变化,从此晋(阳)梁形势开始逆转,河东占据了战略主动,并转守为攻,此时的晋梁开始了战略僵持时期,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当刘守光准备在晋阳过富家翁的生活时,才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李存勖说翻脸就翻脸,不久就下令将刘守光斩首。刘守光死前还哀号不已,“晋王,我好歹能骑马打仗,天下未定,留我条生路,给大王卖命!。”倒是刘守光的老婆爽快,唾了一口刘守光:“窝囊废,事已至此,活着倒不如死了,快给老娘来个痛快的吧!(莫谓女中无丈夫,呵呵)”,只见刀光一闪,人头落地。李存勖把刘仁恭带到李克用灵前,拿老刘的人头当贡品,祭奠李克用。
二
由于李存勖的对手由老奸巨滑的朱温变成了一时摸不清底细的朱友贞,为了为朱友贞号号脉,好知道他有几斤几两,李存勖于乾化四年(公元 914年)七月,率军会合王鎔,联军南取刑州(今河北邢台)。梁朝的“二号皇帝”邺王杨师厚亲往救援,还没等两军交战,河东军突然发生骚乱,一部分士卒投降梁军。李存勖见梁朝毕竟不是刘守光,而且有杨师厚这个狐狸在,自己未必能讨得什么便宜,下令撤军。
可惜杨师厚这时年老多病,于贞明元年(公元 915年)三月病故,朱友贞将他厚葬。鉴于魏博军在梁晋争霸中的特殊地位,朱友贞担心魏博军实力太强,对自己始终是个威胁,杨师厚生前也有过不臣之意。朱友贞听从租庸使赵岩(赵犨的儿子、朱温的女婿)的建议,把魏博分成两镇,另把相州(今河南安阳)等三州分置昭德军,以便更好的控制魏博,保住和河东军对抗的本钱。同时任命平卢节度使贺德伦为魏博节度使,并让刘鄩率兵六万前去魏博监督分镇。
朱友贞的想法不可谓不好,但却严重脱离实际,纯属纸上谈兵。首先,魏博是梁朝的头号重镇,分势反而自我削弱魏博在对抗河东的相对优势,就如同本来用一个拳头打人,却改成用五指打人,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