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云帐下奇儿在梁晋争霸之李存勖、朱友贞(第6/13页)
李存勖看到梁军在河南岸泊有大舰,知道梁军主力多集于舰上,一时没有想出好办法,便重金悬赏征求破舰的办法。一听有重赏,几十位“身怀绝技”的 “民间高人”来到大营,扬言有破舰之策。这个说我嘴里能吐火球,那个说我能念咒语让敌人刀枪动弹不得。李存勖一听很高兴,便让他们当着他的面试验一下,结果这干子“民间高人”全都现了原形,没一个是真的,李存勖气的把他们乱棍打出。
这时,李存勖的部将王建及挺身而出,大叫道:“臣有办法!”李存勖问他有何妙计,王建及笑着附在李存勖的耳朵上:“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李存勖也不禁眉开眼笑。
王建及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火攻。他用大铁链把几十条小船固定起来,带上三百名死士,带着武器坐连锁船渡河。当船行至河中央离梁军大舰不远处,王建及命人把灌满油膏的大坛子放在堆满木头的竹筏子上,点上火后,顺风向梁舰冲来。王建及划着连锁船在后面跟着,放烟大喊,制造声势。梁军没有料到河东军居然还会玩这一招,火船撞着梁舰,大火四起,梁军死伤无数,撤回河南。这次贺瑰本想给李存勖点颜色看看,好在皇帝面前显摆显摆,哪想到被河东军一把火烧了回来,心里窝囊,不久便郁闷而死。
贺瑰死了,但梁朝并没有任何收军的意思,并派开封尹王瓒接替贺瑰继续和河东军作战。河东军也不怕梁军,手下败将,怕你做甚?两军每天吃完饭睡足觉后,就捉对厮杀,谁也不服谁。一个多月间,两军共打了一百多场,互有胜负。
虽然最终梁朝被河东灭亡,但梁军的战斗力和素养绝不逊色于河东军,之所以梁朝最终灭亡,是因为这场梁和河东的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两支军队中的任何人,而是李存勖和朱友贞。两军博弈,博于帅而非博于卒,如果把朱友贞和李存勖的位置调换过来,最终灭亡的就可能是河东而非梁朝。当然这又引出了一个话题,就是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应该是奴隶创造历史,但又不能否定英雄在历史进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个人认为,奴隶创造历史,英雄改变历史。
李存勖想急于求成,亲自率军来劫梁军的粮草,逼迫梁军决战。可没想到王瓒早就料到李存勖会出这样的损招,伏兵半路,把李存勖杀个大败,又差点活捉李存勖。有时真为梁朝可惜,梁军至少有三次活捉李存勖的机会,全都被浪费掉了,成功一次就足以改变历史,也许这就是“天意”。
李存勖连“五代头号煞星”朱温都没怕过,还怕你个王瓒?率领河东军渡河,与梁军背水一战。刚开始梁军还能占得先手,但河东军越来越多,多点攻击,梁军支撑不住,被河东军杀败,王瓒逃回开封,河东军乘胜夺取河南重镇濮阳。
东线失利,梁朝又派刘鄩在西线寻求战机,刘鄩先与华州节度使尹皓合兵攻同州,讨伐骑墙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朱友谦向李存勖发出求救信号,李存勖派大将李嗣昭来救,梁军与河东军在同州大战。这时的刘鄩已经老了,早不复当年风流将军的神韵,李嗣昭督军猛攻,梁军不敌,退守华州。河东军紧追不放,在华州联合朱友谦的河中军对梁军进行合围。梁军士气大沮,毫无战意,被联军一阵狂杀,一直杀到渭水,大获全胜。刘鄩这时受到朱友贞调令,让他去洛阳休养,刘鄩压抑着报国无门的悲情,准备调整后再来找李存勖报仇。可刘鄩哪知道朱友贞已经不愿再给他这样的机会了,密令河南尹张宗奭(呵呵,就是张全义)把刚到洛阳的刘鄩强行药死,时年六十四岁。
梁龙德元年(公元 921年,河东称为天佑十八年)春,此时的形势是黄河以北地区基本上为李存勖所控制,梁朝全面退守黄河以南。
李存勖威震天下,自然就有人来拍李存勖的马屁,魏州开元寺有个叫传真大师的和尚来到晋阳,向李存勖献出了他珍藏四十余年的一块传国宝玉,上有八个大字:受命于天、子孙宝之。有了这个契机,河东的官员们开始兴奋起来,可逮到机会拍马屁了。于是群臣蜂拥上书,请求晋王殿下“顺天应人,以绍唐统”,李存勖当皇帝,自己的行政级别也好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时蜀主王衍(王建已死)和吴主杨溥也来凑这个热闹,写信请李存勖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