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云帐下奇儿在梁晋争霸之李存勖、朱友贞(第5/13页)

李存勖不管怎么说,身边好赖还有个“管仲”,可他的对手朱友贞身边有的却是“易牙”、“竖刁”,比如前面那个出馊主意而激起魏博兵变的赵岩。其实朱友贞身边并非没有“管仲”,朱温的老臣敬翔就是。敬翔是朱温手下第一智囊,其才智能力绝不在张承业之下,但朱友贞只信任赵岩,对敬翔是敬而远之。敬翔忍不住气愤,上书批评朱友贞,说他“陛下居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皆左右近习”,并“称赞”朱友贞“儒雅守文、晏安自若”,可惜朱友贞走火入魔,听不进劝,但毕竟他生性宽厚,也没把敬翔怎么样。

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八月,李存勖在晋阳坐不住了,又要南下攻梁。不过这次李存勖想玩大的,李存勖集合河东、镇定等几大镇,以及契丹(不是契丹耶律部)、室韦、吐谷浑等诸部番兵十几万屯驻魏州。架式不小,可动静不大,两军并没有发生大的冲突。李存勖有些不耐烦了,自引侍卫出阵叫骂,梁军见李存勖人少,奇货可居,把李存勖四下围住,要拿他个“现行”。结果李存勖命硬,从乱军阵中冲了出来。

后来王鎔写信劝他不要这样轻举妄动,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李存勖看完信笑笑,说了句极有英雄气概的话:“定天下者,非百战何由得之!安可但深居帷房以自肥乎!”。也许不用这样也可以取得成功,比如隋文帝杨坚,但如果要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只有亲自上阵,从枪林弹雨中博杀出来的富贵就是比吃祖宗的老本有更强烈的说服力。

还没等两军交手,梁军中突然爆发内乱,两位主将贺瑰和谢彦章发生矛盾,贺瑰请朱友贞旨意后诛杀谢彦章。李存勖听说后,笑着对部下说:“梁人自相残杀,我看都是活的不耐烦了。现在我们应该趁梁军主力多集此地汴梁空虚的好时机,率军直捣汴梁,活捉朱友贞。”

但李存勖的这番高见,支持的人并不多,周德威头一个反对,说“谢彦章虽然死了,但梁军士气尚在,大王还是不要鲁莽为好。”李存勖已经被胜利烧昏了头脑,听不进去,亲自率军南下。贺瑰见河东军南下攻汴,率梁军在后面跟着,一直跟到胡柳坡(今山东甄城附近),就地下营。

周德威看到贺瑰来了,便对李存勖说:“我军长涉至此,比较疲惫,而且这里是梁境,我们应该慎重为上,不要贸然出战。”李存勖血性方刚,哪里听得进去,大喝道:“上次没遇上汴军,这次遇上了,还能让他们跑了不成?周公既然害怕,就请在后面为我观阵吧。”说完就率亲军杀出营去,周德威不得已,只好跟着。

梁军结阵而行,李存勖率敢死军冲入梁军,东砍西杀,好不痛快,梁军大溃。号称名将的梁将王彦章压不了阵脚,只好往濮阳方向撤退。而这时处在西边的河东负责看守辎重的部队见梁军朝自己冲来,不知底细,被梁军冲乱,河东的辎重兵又闯进了周德威部,周德威措手不及。王彦章见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喜出望外,率军冲杀。河东兵大乱,一代名将周德威竟然死于乱阵之中。李存勖闻着噩耗,差点被惊死过去,放声大哭:“都是我害了周将军!”

周德威可以说是河东头一号的名将,文武全才,是统帅型的将领,类似于明朝的徐达。李存勖视张承业和周德威为左膀右臂,张承业主抓内政建设,周德威主抓军事建设。周德威一死,李存勖即使随后在土山战胜梁军,损失好几万,但也无法弥补周德威之死的损失。周德威和张承业是一个“合成版的管仲”,后来李存勖称帝时,张承业已死,再无“管仲”对李存勖进行劝戒,终于酿成大祸。此次胡柳坡之战,梁、河东双方各损失了大半主力,而河东因为死了二号统帅周德威,更显得不划算。李存勖心情大坏,引兵归还晋阳。

虽然在梁朝和河东的战争中,河东占了明显的上风,梁军屡战屡败。但此时梁朝还没有受到致命性的打击,依然有能力发动对河东的战争。贞明五年(公元 919年)四月,梁朝为了扭转对河东的不利局势,派贺瑰渡河攻河东。贺瑰上次在胡柳坡没占到李存勖的什么便宜,这次势在必得,率梁军乘做大舰围攻黄河南岸的德胜南城(今河南濮阳境内),梁军知道李存勖必然要前来,所以想在李存勖来之前拿下德胜城。梁军象疯狗一样对德胜城连抓带咬,守将氏延赏向李存勖告急,李存勖果然率军前来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