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砀山“无赖”乱世枭雄(第9/14页)

天佑三年(公元 906年)九月,朱温发兵攻打沧州。刘仁恭赶忙来救,但他知道朱温的厉害,不敢和汴军开战。沧州情况越来越糟,粮食用尽,甚至出现了吃人的惨状。朱温在城下劝刘仁恭的长子刘守光:“你老爹已经被我打怕了,他不会来救你了,还是早点投降吧。”刘守光虽然比较迂腐,但为人还是比较正直的,他说了句:“我是刘仁恭的儿子,当然要为父亲守城。大王现在要以仁义制服天下,所以我更不能投降。大王如果用我这个背叛父亲的人,那么天下将如何看待大王?”

刘守文这话说的堂堂正正,无懈可击,朱温听着脸红一阵白一阵,心中有愧啊,便暂缓了攻城。刘仁恭生怕儿子有意外,忙又向河东的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本不想管闲事。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却很有战略眼光,对父亲说:“现在能成成为朱温威胁的只有父亲和刘仁恭,如果刘仁恭被灭,那么我们将失去一个战略侧翼,悔之晚矣。”

李克用觉得有理,派儿子李嗣昭、周德威等人去抄朱温的后院,没想到驻守潞州的汴军大将丁会突然投降李嗣昭。后来李克用问丁会为什么要这么做?丁会哭着说“我虽然是梁王提拔起来的,但看到他要篡夺唐朝,所以出于大义,才来投降大王。”写到这,真忍不住要问问丁会:跟着李克用就是忠诚?

李克用的“唐”和李世民的唐朝根本不是一回事,李克用也没少干对不起唐朝的事,和朱温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丁会要真是对唐朝忠诚,就应该在唐昭宗被弑的时候举兵声讨朱温,早干什么去了?

朱温听说泽潞丢失,直骂丁会是个白眼狼,沧州是拿不下了,只好回来。刘守文写信给朱温,希望朱温看到老百姓的份上,留下一些粮食,沧州百姓快要饿死了。都说朱温残暴,朱温是残暴,可同时代的那些军阀哪个又好过朱温?朱温倒很爽快的为沧州百姓留下了大量粮食回去了。

汴军经此一挫,士气大受影响,朱温郁闷了好些日子。这时罗绍威劝朱温不如废掉唐朝自立,让那些反对朱温的人没有了反对的借口。朱温没有立即答应罗绍威,但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唐朝的旗号在这时早就破烂不堪了。即使自己再打唐朝的旗号,李克用、王建、杨渥(此时杨行密已死)也不会放过自己。想来想去,朱温决定废掉唐哀帝李柷,另建新朝。

唐朝天佑四年(公元 907年)二月,朱温在汴梁正式称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当然在称帝的过程上少不了马屁精的出乖露丑,不是什么黄龙现,就是什么七彩芝,天花乱坠般胡闹一通,朱温心满意足的做起了五代的第一把金交椅,更名为朱晃,史称梁太祖。

后来梁朝被李存勖所灭,一直到后周,朱梁都被视为伪朝,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了上接正统,才承认梁朝的正统地位。但是朱温的篡位和之前的南朝隋唐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如果说朱梁是伪朝,那么唐朝从杨家小儿手中篡位不也成了伪朝?朱温不是好东西,而所谓“上承唐朝正朔”的李存勖根本就是个冒牌货,他能算得正统,为什么朱温就不能算呢?

朱温当了皇帝,头一个不服气的人,并不是李克用这个“唐朝正统”,也不是王建这个贩盐的,而是朱温的亲哥哥朱全昱。有一次,朱温赌性大发,聚集宗族赌博,赌桌旁狂呼乱叫,没个体统。朱全昱早就对这个弟弟看不顺眼,趁着酒劲将桌子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指着朱温的鼻子骂:“朱三你不过是个草民,跟着黄巢做贼,后来唐朝封你为节度使,这辈子你可以知足了。没想到你居然灭了唐朝三百年的社稷,你这样做是要遭天遣的,我们朱家迟早要毁在你的手里。”说完就拂袖而走,朱温气的半天没说出话来。

朱温把国都定在汴梁,把汴州改名为开封府,这也是开封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做首都,这对开封成为历史名城有着至为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北宋建都在这里,把开封的历史影响推向了极致。而长安则正式告别了一千多年辉煌的建都史,从 “贵族”降为“平民”,但长安因为唐朝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而至今仍然享有四大古都的地位,和北京、洛阳、南京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