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砀山“无赖”乱世枭雄(第7/14页)

朱温得知屡攻不下,而且后勤运输出了问题,军粮不济,加上军中疟疾肆传,军心不稳。朱温只好作罢,下令撤军,汴军回撤的时候又被士气大盛的河东军狠摆了一刀,狼狈回去。李克用和朱温交手二十多年,屡有胜败,但这次是李克用所遇到的最危险的一次,险些丧命。朱温虽然没有消灭李克用,但却将军事重镇泽州和潞州夺了回来,还算没亏本,朱温取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

朱温知道李克用是自己称霸天下最大的障碍,可朱温没想到半路却杀来一个李茂贞。李茂贞本叫宋文通,也出身底层,后来参加唐军,屡立战功,郑畋在龙尾坡大败尚让一战中,就有李茂贞的身影。李茂贞趁着军阀多在关东地区混战,悄无声息的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占领了陕西、甘肃交界大片地区,后封岐王。

李茂贞还有一点战略眼光,他也知道唐昭宗的政治价值,想把昭宗请过来,自己挟天子令诸侯。朱温知道后,那还能不着急?立刻出兵前去长安“救驾。

李茂贞仗着自己是“关西王”,觉得朱温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可一交手才知道后悔。李茂贞想起了“活雷锋”李克用,急请李克用来救。李克用上次没帮王珂,让朱温占了河中,有些后悔。这次不想错过机会,南下给朱温添乱。朱温把李茂贞晾在一边,去会会老朋友李克用了。

天复二年(公元 902年)三月,朱温在晋州大败李克用,又活捉了李克用的一个儿子李廷鸾,幸亏李克用儿子比较多,不然非绝后不可,李克用又回到晋阳怀念哭鼻子去了。朱温再次回到西边找李茂贞算账,李茂贞吃了几个败仗,丢了大片土地,坚守不出。

朱温想撤,手下有一位名叫高季兴的同志(就是十国时荆南的建立者,后来避后唐讳改名高季昌),劝朱温挺住。并建议朱温散播谣言,说汴军想家都逃了,李茂贞果然上了当,出兵来偷袭,被朱温好一顿臭扁。李茂贞只好把昭宗 “交”了出来,朱温带昭宗到了长安。昭宗这个感激啊,又是鼻涕又是泪的。

朱温安顿昭宗好,回到了汴州,虽然没把昭宗带在身边,但长安已为朱温控制,实际效果是一样的。皇帝虽然尊贵之极,但也要看是什么样的皇帝,手中有权那是真皇帝,否则,象汉献帝刘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唐昭宗李晔这样的空头皇帝,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掌握,当的窝窝囊囊,还不如一个草头王自在。权力才是最尊贵的,至于名义上是不是,并不重要。

把西边的事情安排好后,朱温决定扫除东边的一些讨人嫌的家伙,天复三年四月,朱温攻打青州,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硬着头皮顶了一下,被朱温揍的鼻青脸肿,弟弟王师克也赔了进去。耗到九月,王师范再也没本钱和朱温打了,只好投降,胶东半岛地区全归朱温。

朱温这次东征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得到了王师范手下的名将刘鄩。刘鄩是五代时最具侠客风骨的名将。刘鄩曾经和朱温手下大将葛从周战于兖州,而葛从周的母亲正在城中。刘鄩公私分明,见到葛母毕恭毕敬,不敢少怠。而且刘鄩把城中的老弱病残全都放出城中,只留下本部兵守城。这等侠骨风范,千载之下仍然让人仰慕不已。孙子所说的为将五条智信仁勇严,刘鄩至少当得起一个“仁”字。后来王师范投降朱温,葛从周劝降,刘鄩这才归顺朱温。朱温也非常喜欢刘鄩,常说他是李勣(就是半仙徐茂公的原型)再世。

刘鄩还有一段艳史,特别有名,就是刘鄩曾经买下一个卖饼的王家女孩做为侍女,这个王家女孩美艳异常,时人称为“花见羞”。刘鄩死后,王氏带着刘鄩的大把金子投靠了后来成为唐明宗的李嗣源,深得宠幸,并在后唐以及晋汉之际的政治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后话不提。

唐昭宗李晔改年号上了瘾,天复年号只用了三年,又改称天佑元年(公元 904年),本想祈求上苍保佑大唐,保佑他自己。可这时的大唐气数已尽,没几年折腾了,而且这也是唐昭宗人生的最后一年。昭宗本为以朱温是社稷栋梁,李茂贞不过是个乱世草寇。哪知他刚出狼穴,又入虎口,朱温还不如李茂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