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卷(第6/11页)
五
在唐朝中后期,广州已经成为一座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商业非常发达,是岭南重要的粮食中枢地。黄巢带领起义军直趋广州,不过,黄巢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先礼后兵”。黄巢写信给驻守广州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表示愿意和唐朝讲和,但条件是唐朝封自己为实授的天平节度使。
黄巢这样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求和而减轻自己的“罪责”,他知道唐朝不太可能同意,但唐朝不同意,他就可以把战争的罪责推给唐朝,看看,不是我想打,是唐朝逼的,这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李迢也不希望黄巢攻城,当然愿意给黄巢传话了。可没想到唐僖宗(田令孜)不知错了哪根筋,死活不同意,将黄巢的求职信退了回去。黄巢非常不高兴,不让我当天平节度使,让我当广州节度使也行,又写了一封求职信。广州是岭南要枢,国家财赋重地,利尽南海,哪能让黄巢断了自己的财路。
不过唐朝对黄巢另有安排,朝议决定让黄巢当率府率,这是什么官?就是一个守卫东宫的禁军小头目,这哪是什么安排,分明是对冲天大将军的污辱。这下黄巢可恼了,乾符六年(公元 879年)九月,黄巢攻打广州,不日,破城,活捉了节度使李迢。攻克广州后,黄巢没有休整,继续西进,连克岭南数十州县。黄巢觉得形势相对有利,便再次和唐朝求和,黄巢让被俘的李迢替他写信。哪知李迢是个硬骨头,说头可断、血可流,大唐国民的尊严不能丢,不肯和黄巢合作。黄巢气个不行,把李迢给杀了。
黄巢攻下岭南之后,本打算把这里当作长期的战略根据地,想法挺好,可黄巢却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多由北方人组成的起义军对岭南气候的适合问题。果然,军中爆发了大规模疫情,死者愈万,而且情况越来越糟糕。黄巢部下劝说他这里也呆不下去了,还是回北方去吧。黄巢觉得也只能这样,再呆这里,没多久自己也将做异乡之鬼。
黄巢命令部队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大造舟筏,带领起义军顺湘江北上进入湖南,一路顺利,经过永州(今湖南零陵)、衡州(今湖南衡阳),来到湖南军政中心潭州(今湖南长沙)。湖南观察使李系听说黄巢来做客,吓的闭门不出,任凭黄巢软硬兼施,就是不敢出来。黄巢耐心用完了,下令猛攻长沙,和广州一样,一天的功夫就拿下潭州。不过李系的命比李迢好,他拼命逃了出来,狂奔到朗州(今湖南常德)。
黄巢得手之手,立刻率大军直进江陵,对外号称雄兵五十万。驻守江陵的荆南节度使王铎手下兵力不足万人,自知不是黄巢的对手,便让部将刘汉宏守江陵,对刘汉宏说我要去襄阳会合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然后再回来救你,说完就溜了。
王铎哪知道刘汉宏比他还要狡猾,刘汉宏见王铎走后,率领三千多老弱残兵做了强盗,纵兵大掠江陵,然后开门狂逃,留下一座空城送给黄巢。江陵的老百姓被刘汉宏这一折腾,纷纷逃进山里,但这时正逢大雪,冻死无数(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黄巢不费吹灰之力进入江陵,因为江陵没有物资给养,呆着也没多大意义。黄巢军沿着王铎的“会合”路线来到襄阳,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驻守襄阳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非常厉害,早就算定黄巢要来,就在城外山林中埋伏下重兵。然后让江西招讨使曹全晟率骑兵引诱起义军,诈败而走,义军不知是计,紧紧追赶,来到山林中,正中了刘巨容的埋伏。起义军损失重大,死者数万,黄巢和尚让被迫回辙,刘巨容紧追不舍,一直赶到江陵,黄巢无奈,率众渡江东去。
唐军将领请求继续追击黄巢,刘巨容却说:“你们这些人蠢到家了,也不想想,现在朝廷昏愦无能,宦官用事。现在用着我们,就让我们去和反贼作战,一旦用不着,我们连宦官养的一条狗都不如。还是留着黄巢作乱,这样以后朝廷还得用我们,只要我们还有利用价值,朝廷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要说刘巨容也够滑头的,为朝廷(实际上是为太监们)卖命,不如自个保存实力,以后在乱世中有立身的本钱。刘巨容的这种心态正是割据军阀的心理写照:给别人卖命不如给自己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