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卷(第5/11页)

沙陀是突厥的一支,源于西突厥的处月部,李克用的本姓朱邪就是“处月”的音译。

处月所居的地区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以北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带,当时有一个大沙碛叫沙陀碛,所以就称为沙陀突厥。

另一支起义军早已经折回北方去了,当王仙芝战死的消息被余部尚让等人告诉黄巢的时候,黄巢正在攻打亳州(曹操的老家),没有打下来,也正在生着闷气。黄巢听说王仙芝死了,想到毕竟是曾经出生入死的弟兄,也未免难过一番。让他高兴的是,尚让也带来了不少原来王仙芝的人马,自己的力量更加强大。这个时候的黄巢踌躇满志,在尚让的拥护下,乾符五年(公元 878年),黄巢称王,自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听起来足够霸气,设置官属,黄巢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黄巢先是攻占了沂州和濮州,准备沿河西进攻取洛阳,但又被唐军给赶了出来。这时唐朝要招安黄巢,封他为右卫将军,这个级别是正三品,远比当初封王仙芝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阔气多了。但条件是黄巢必须解散部队,这黄巢哪能答应?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权一交,就要任人宰割,傻子才会干,黄巢没有接受这个条件。黄巢见暂时还没有力量对洛阳发起攻击,便再次进入河南腹地,寻机歼灭唐军有生力量。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唐军的力量大为削弱,黄巢轻而易举的攻下宋州和汴州,补充给养之后,黄巢继续南下,占领阳翟,准备从南部攻打洛阳,但黄巢发现唐军主力聚集洛阳一带,又改变战略。乾符五年八月,黄巢决定渡过长江,进军江南,寻找机会。黄巢军南渡进入江西,由于唐军主力多集中在江北,尤其是关中河南一带,江南守军力量薄弱,何况几十年未见后戈,哪是久经沙场的黄巢起义军的对手,没打几仗便做鸟兽散了。黄巢攻下江西大部,又进入浙东,不过黄巢这次只是借路于浙东。黄巢军走了七百多里的山路,基本上没对浙东的唐军有所“表示”。大军一路南下,直逼福建。乾符五年十一月,黄巢军攻下福建重镇福州,在福州稍做调整。

黄巢在进入福建的时候,下了一道命令,说遇上读书人要给他们肉吃,不许伤害他们。许多被黄巢俘虏的兵民都说自己是读书人,估计在黄巢面前也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这招还真灵,他们不仅没受到伤害,还混了几顿肉吃。黄巢下这个命令估计还是“进士情结”所致,好歹自己也算半个读书人,要不是狗头皇帝黜落了自己,说不定现在也能混上个刺史当当。

在这些“读书人”可偏偏有一个不识趣的,而这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处士周朴也在乱中被黄巢“请”了过去,黄巢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没想到周朴根本没拿黄巢当个人物,厉声斥道:“就凭你这副贼相?我连皇帝请我都没去,何况你这个反贼。”可把黄巢惹恼了,大骂道:“呸,老东西,你以为你是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拉出来砍了。”。

黄巢正在福州,没想到唐朝的镇海节度使高骈派兵来追,黄巢和高骈的部将张璘打了几仗,居然屡败不胜,手下大将李罕之、毕师鐸、许勍等人投降唐军。说起这个高骈,可是唐朝历史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的祖父高崇文,是宪宗时代的名将。高骈读过不少书,喜欢和别人讲大道理。不过高骈带兵打仗也确实有一套,高骈曾经平定过党项作乱,后来又镇守秦州防御吐蕃,再后来又被调往安南,对当地的蛮族又打又抚,整理河运,改变交通落后的状况。再再后来又去了西川,修整成都武备城防,严控边境,保持了西南的稳定局势。再再再后来就来了浙江,做起了镇海节度使,出镇东南重地。高骈后来虽然闹了不少的笑话,传为千古笑谈,但客观来说,高骈确实是唐朝后期少有的良将。高骈从黄巢占了一些便宜后,唐朝晋封高骈为校检司徒,以淮南节度副使的身份镇守淮南,总督淮南事务,是实际上的节度使。

而黄巢见福州也不是久留之地,如果坐守福建,这里地势狭小,不利作战,而且人马补给比较困难。唐军大举来攻,自己是很消招架的。还得要继续前进,上哪呢?向东不行,是大海,对面的一座大岛,可人生地不熟,不去。向西南挺进,去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