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命西罗马也能影响欧洲上千年(第14/17页)
1073年,希尔德布兰当选教皇,称格雷戈里七世,教皇与皇帝的斗争更趋激烈。1075年,格雷戈里七世毫不犹豫地反击“罗马皇帝”,发布《教皇敕令》,宣布禁止君王、贵族行使神职任命权。敕令宣称:“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的法律”,拥有“决定教区划分和设立新教区的权力”,并声明“教皇有权废黜皇帝”,“一切君王应亲吻教皇的脚”。1075年12月,格雷戈里七世警告干预米兰大主教席位的亨利四世,如果他不服从教皇命令,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
亨利四世把教皇的行动看作是公开的宣战。他毫不示弱,1076年1月在沃尔姆斯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指控格雷戈里七世靠狡猾手段和金钱拉拢爬上了教皇宝座,滥用权力,荒淫放荡等。亨利四世宣布废黜教皇格雷戈里七世。但是,亨利四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沃尔姆斯宗教会议的决议并未能使教皇格雷戈里七世下台。
相反地,格雷戈里七世在同年耶稣复活节前四旬斋期间召开的宗教会议上,利用当时德意志局势不稳,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将其革除教籍,解除臣民对皇帝效忠的誓约。德意志诸侯反对派立即作为罗马教廷的同盟者,开始反对德意志皇权。1076年夏,士瓦本公爵鲁道夫、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和克恩滕公爵贝特霍尔德等在乌尔姆集会,商讨选举一位新国王。
许多贵族则主张:只要亨利四世尊重大封建主的自主,他们还承认亨利四世为皇帝。格雷戈里七世也准备撤回废黜和放逐令,只要亨利四世向教皇的要求让步。1075年10月,在特里布尔召开的诸侯集会上,准备妥协的多数派最后贯彻自己的意图:教皇应当作为仲裁者,越过阿尔卑斯山来裁决皇帝和诸侯之间的冲突。要求废黜皇帝的集合在士瓦本公爵鲁道夫周围的激烈派则声称,如果亨利四世在1年之后仍处在放逐之中,他们就不承认他为皇帝。
教皇和国内贵族的联合让亨利四世陷于孤立。他既不愿接受教皇的仲裁,但又必须摆脱被放逐的地位,不得不向教皇屈服。1077年1月,亨利四世带少数随从到意大利北方教皇住所卡诺沙城堡外,赤足披毡,在风雪中等候3天,求教皇赦罪。在得到赦罪后,亨利四世才返回国去。
教皇原来由皇帝任命,而现在皇帝却要低三下四地求教皇赦罪,这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也意味着“罗马皇帝”亨利四世在权力之争中处于屈服地位。当然,亨利四世也不是一无所获,他使诸侯反对派失去了另立国王的借口,也成功阻止了格雷戈里七世越过阿尔卑斯山充当王权和诸侯之间的仲裁人。诸侯中的激烈反对派于1077年3月在福尔希海姆选举士瓦本的鲁道夫为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在巴伐利亚的低级贵族、士瓦本的贵族(包括高级贵族)和莱茵城市的支持下,把反对派赶向东方,限制在萨克森。
教皇格雷戈里七世又玩弄阴谋,挑动双方进行内战达3年之久,自己则坐山观虎斗。1080年,鲁道夫胜利,教皇格雷戈里七世立刻把他加封为皇帝,再次宣布废黜亨利四世。不久,亨利四世转败为胜,鲁道夫在与亨利四世的战斗中死去,反对派瓦解。
战胜国内反对派诸侯后,亨利四世于次年进军意大利,目的是用武力压服在1080年再次对他宣告放逐的教皇格雷戈里七世,围困罗马城达2年之久。教皇格雷戈里七世向诺曼人求援,但诺曼军还未到,罗马城已被攻陷。格雷戈里七世南逃萨莱诺,次年去世。亨利四世另立一个教皇,称克雷门三世。当诺曼人的军队逼近罗马城时,亨利四世撤兵而去。诺曼人遂进入罗马城,抢劫了3天后,放了一把火,将罗马城烧毁了三分之一。
罗马教廷中的改革派又于1088年选出新教皇乌尔班二世,并与德意志南部反“罗马皇帝”的诸侯联合起来。1090年,亨利四世又进军意大利。但是,伦巴德造反了,韦尔夫公爵造反了,他大儿子康拉德也转向教皇派,并且他们结成联盟,切断了他回德意志的路。亨利四世困居在威尼西亚,直到1097年,在与韦尔夫家族妥协后才返回德意志。
在1098年,亨利四世的二儿子亨利五世作为继承人加冕为德意志国王。在萨利安贵族反对派日益增多,和许多诸侯推举新君王的意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亨利五世担心他和父亲都将失去王位,为此他暗中与某些贵族结盟,并许诺他在亲政后将放弃父皇的敌视诸侯政策和尊重贵族的特权。这显然与“罗马皇帝”亨利四世的想法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