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后的宫殿(第9/12页)

乾隆皇帝的“偏心”之举

还有两座华丽超凡的妃园寝,建于乾隆年间。就是康熙帝景陵皇贵妃园寝和乾隆帝裕陵妃园寝,这两座妃园寝超越了规制,建得异常豪华。

也难怪,乾隆帝在位时,处在康乾盛世的巅峰,国家有钱,加上乾隆帝好大喜功的个性,他为自己喜欢的女人修建园寝时,怎么可能受到祖制的约束呢?这就是他的裕陵妃园寝超越规制的理由。

裕陵妃园寝始建于乾隆十年即1745年,当时的裕陵妃园寝并没有超越规制。可是,乾隆二十五年,因为要葬入他的宠妃纯惠皇贵妃,于是就命令扩建妃衙门,到乾隆二十七年,扩建工程结束,历时近3年。

这里介绍一下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一个典型的汉女。她进宫很早,弘历还是皇子的时候,她就侍奉在侧。乾隆帝非常喜欢这个汉女,雍正十三年,弘历即位前夕,苏佳氏生皇三子永璋,乾隆二年,被封为纯妃,这是很好的开端;乾隆八年生皇六子永瑢,乾隆十年晋封为纯贵妃,这一年,再生皇四女;乾隆二十五年一跃而成为皇贵妃,是深宫中罕见的晋封。所以,纯惠皇贵妃死后,一旦葬入妃园寝,就成为这里的核心人物了。

扩建的建筑共两组,一是增建方城和明楼,这组建筑由方城、明楼、宝城、月台、礓礤组成,全部为砖石结构。明楼建在方城之上正中,是整座园寝的制高点。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顶,楼顶覆绿琉璃瓦。明楼内有朱砂碑一统,碑阳刻“纯惠皇贵妃园寝”字样,碑额刻“大清”字样,这些文字,充分体现了纯惠皇贵妃的墓主地位。二是增建东西配殿,配殿的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有前廊,屋顶覆绿琉璃瓦。其作用,东配殿为存放祝版、制帛的地方,当享殿维修时,又是临时的祭祀场所;西配殿是祭祀时,喇嘛念经,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地方。

乾隆皇帝为纯惠皇贵妃扩建裕陵妃园寝,以示恩宠。同时,这里也悄无声息地埋葬着遭受乾隆厌弃的乌喇那拉皇后,命运起伏,令人叹息。

这些添置的建筑,花费大量的银两,不计算物料银,光工时费,一次就支去13444.65两。由于银两短缺,工程紧,不得不支用胜水峪工程的银两。

裕妃园寝内葬有乾隆皇帝的1位皇后、2位皇贵妃、5位贵妃、6个妃、6个嫔、12个贵人、4位常在,共计36人。这36人,从乾隆十七年起至道光三年止,按照死亡的先后,共分17批葬入,前后历时71年之久。其中著名的“剪发”皇后乌喇那拉氏和香妃就葬在这座陵园里。

乾隆为自己的宠妃扩建陵园,是人们预料之中的事;那么,他为康熙的妃子修建超越规制的妃园寝,就匪夷所思了。

原来,景陵皇贵妃园寝的两位主人——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曾经看护过年幼的乾隆帝。弘历自幼蒙皇祖康熙垂爱,于康熙六十年(1722年)被接进宫中,期间得到这两人提携照顾,这段经历成为少年弘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二十日,乾隆帝发下朱谕:

“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抚育宫中,又命太妃皇贵妃、太妃贵妃(指悫惠、惇怡两人)提携看视。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欲为两太妃千秋之后另建园寝,令王大臣稽查旧例。王大臣奏称,古有另建园寝之制,今若举行,于典礼允协。朕奏闻皇太后,钦奉懿旨允行。可传谕该部,于景陵稍后附近处敬谨相度,择地营建。其规制稍加展拓,以昭朕敬礼之意。”

随后,乾隆帝委派正在东陵主持陵工的淳慎郡王弘暻、工部右侍郎柏修会同钦天监监副李廷耀一起到景陵附近相度园寝福地。最后,景妃园寝以东,姚家坡以西七棵树地方被相中为两位的福地。景陵皇贵妃园寝约建于乾隆四至八年间(1739—1743年)。该园寝在以下四点上是出类拔萃的:

第一,标准妃园寝,各宝顶通常建在长方形砖石月台上,不建方城、明楼,而双妃园寝中却并排建了两座方城、明楼。

第二,一般妃园寝不建东西配殿,而这里不仅建了配殿,而且都是面阔5间,比昌西陵、慕陵、慕东陵配殿规模还要大(以上诸陵配殿仅为3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