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亲国戚,福兮祸兮(第5/7页)
汉族公主——孔四贞
皇家如此无情,使得命运变幻莫测,细想开来,还有谁愿意嫁到宫廷里去呢?口说无凭,果然,我们查到了一宗史料,居然是不愿意嫁给皇帝,却愿意嫁给一个英雄。那就是顺治帝和孔四贞的故事。
孔四贞是清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有德原系明辽东参将,后渡海降清。清军入关后,他率兵四处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屡立战功,被封为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年),他率军进入广西,为农民军李定国部所败,被围困于桂林城内。孔有德走投无路,只得逼令妻妾自尽,然后放火焚烧府邸,拔剑自刎。桂林城破后,孔氏满门被杀,只有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一人逃出。清廷闻讯,命将孔四贞护送到北京皇宫,由孝庄太后抚养,并赏给孔四贞白银2万两,供日常生活费用。
孔四贞入宫后,深居简出。由于出身豪门世家,大家闺秀的风范俱存。又由于他的父亲乃驰骋疆场的名将,耳濡目染,她本人也擅长骑射游猎。俊美的仪容、不凡的骑术、脱俗的气质,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柔情似水的顺治帝。而且,这时的皇帝刚刚为废后一事搞得身心憔悴,正需一位丽人来平复他那颗受伤的心灵。孔四贞的突然出现,使得他那泯灭的爱情圣火重又燃烧起来,而且,越烧越旺,大有不可遏制之势。
顺治帝的这一想法,使孝庄太后大吃一惊,她一方面希望儿子寻找到真正的爱情,以此来稳定皇帝那颗惊甫不定的心;另一方面,对于福临的滥恋、怪恋,她又不忍心置之不理。向例,太后在世时,儿皇帝的婚事应由太后做主,这是老祖宗的规矩。尤其是中宫皇后的确定,关系到大清的国祚兴亡、爱新觉罗家族的兴衰大事,必须慎重图为。
孔四贞为汉女,虽然满汉不能通婚的戒条屡屡被打破,但还是要旧案重提。如果真有一天,皇帝专宠孔四贞,那久虚的中宫之位,很可能非她莫属。到那时,掌管定南王旧部几十万大军的孔四贞,将出现女主干政专权的局面,大清的天下岂不要易主汉人?然而,顺治帝的坚持,使太后无可奈何,就像当初废掉皇后一样,孝庄太后决定先依了他再说。
顺治十三年,奉皇太后谕,孔四贞被立为东宫皇妃。可是,出乎太后的预料,当懿旨下达给孔四贞时,她竟不同意。说实在的,对于福临这位年轻、帅气而又暴戾十足的皇帝,她只有敬服,而并未想过要嫁给他。
而且,孔四贞还有一层顾虑,就是自己早年曾被父亲许配给父亲的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可违抗的,尤其是父母均为保全大清而献身,自己岂能贪图富贵,而拂情拂义?于是,她跑到太后处,倾诉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希望太后收回成命。孝庄太后自然是顺水推舟,说服儿子。顺治帝虽然心中不悦,但也不便强求。恰巧不久,福临结识了董鄂氏,两人很快便如胶似漆了。这样,顺治帝将对孔四贞的一厢柔情,便抛到九霄云外了。
但是,由于孔有德旧部强大的军事实力,也由于孔四贞高贵典雅的气质,使得清廷对她的优抚从未间断过。顺治十七年,清廷再封孔四贞为和硕格格,掌管定南王的军政大权,遥控广西军政要务,成为烜赫一时的女中豪杰。
顺治帝虽然早已移情别恋于董鄂氏,但投鼠忌器,聪明的孔四贞对自己与孙延龄的婚事却始终只字不提。她知道,反复无常的皇帝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主意,天威难测,也只好听天由命了。直到顺治十八年,皇帝染天花死去,孔四贞依旧孑然一身,到这时,她已在宫中生活快9年了。
康熙元年,由太皇太后做主,孔四贞与孙延龄完婚,并在东华门外赐给了她一座豪华的府邸。康熙五年,孔四贞以家口众多、费用浩繁为由,向朝廷提出迁居广西的要求。康熙帝批准了她的请求,授予孙延龄广西将军头衔,夫妇遂出镇广西。
1673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孙延龄也被裹胁其中,并受封为临江王。孔四贞申明正义,百般劝说丈夫以大局为重,尽快脱离叛军,归顺朝廷。狡诈多端的吴三桂获悉此事后,便设下圈套,派他的孙子吴世琮到桂林诱杀孙延龄,孔四贞也同时被捕入狱。三藩之乱平息后,孔四贞又平安地回到北京,终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