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亲国戚,福兮祸兮(第4/7页)
果然,慈禧以向妹妹、妹夫问候为名,不时派出心腹太监去王府“请安”,并特意传旨,问:“是否乘坐了黄轿子,安适否?”当夫妇二人回答“未敢乘坐,原样供奉”时,慈禧才安心地点了点头。
再有一事,就更明显了。醇亲王夫妇早年为自己选择了福地(墓地),在北京西郊妙峰山。那里山奇峻秀,景色迷人,奕譞很快划定区域,并在后宝山上种了两棵白果松。几年过去了,白果松长势喜人,成了参天大树,奕譞看了,心里美滋滋的。

醇亲王奕譞

慈禧妹妹叶赫那拉氏
这件事本是王府的好事。可是,却被多事的人密告到慈禧太后那里,太后听了不以为然。多事人说:“太后有所不知,两棵白果松下面埋着的是王爷吧?”太后道:“是啊。”多事人又道:“白果松下埋着个王爷,正组成一个字,那就是皇上的‘皇’字啊。而两棵白果松,隐喻着王府将来还要出一个皇上啊。”
慈禧一惊,正中了她的心病。原来,她就一直担心妹夫会因为自己的儿子当了皇上而擅威作福,一旦将来皇上长大了,亲政了,会不会尊自己的生父为太上皇呢?如果那样,妹夫就会威胁到自己垂帘听政了。于是,慈禧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免去妹夫的一切差使,命其在家中闲置。同时,慈禧命人到奕譞的福地去,尽行砍伐了两棵白果松。相传,在砍伐时,费了很大力气,而且大树倒下时,流了很多血。
慈禧的妹妹对慈禧十分不满,后悔当初嫁到王府,没有安全感。而奕譞怕太后降罪下来,不敢进宫见皇帝儿子,还上了一封密折,题目是《预杜妄论》,内容大致是请太后放心,如果将来有人敢上折子给皇上,追尊自己为太上皇时,格杀勿论。慈禧这才放心了。
慈禧的弟弟桂祥则又是一番情景,他的女儿后来入宫当了皇后,他既是先帝的大舅子,又是当今皇上的国丈,可谓风光之极。可是,慈禧却多次下旨申斥他,主要是嫌她的这位弟弟不成气候,桂祥也因此而对太后不满。也真是,有哪一位皇亲国戚能比得上慈禧太后的才干呢?慈禧对娘家弟弟恨铁不成钢的责备,就使得桂祥更加消极了。
辱没皇恩的盛住
可是,也确实有身为皇亲国戚而不为朝廷实心办事的人。比如,嘉庆帝的大舅子,孝淑皇后的哥哥盛住就是一例。
盛住因为是孝淑皇后的哥哥,先后任过总管内务府大臣、工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署工部尚书等要职。可谓皇恩浩荡,官运亨通。但是,盛住却有见利忘义、品行不端的毛病。嘉庆五年,他曾私自将皇宫大内的珠玉、瓷器、皇帝的玉玺等违禁物品,拿往市场出售。被人举报,皇帝大怒,便将他的所有要职全部革去,仅以公爵,授为西陵总管内务府大臣,办理皇帝万年吉地工程,以观后效。
可是,在清西陵工程中,盛住不但没有悔过自新、洗心革面的表现,反而变本加厉,恶习不改,屡犯错误:陵寝朔望祭日,本应亲往拈香行礼致祭,可他只派翼长前往代替。更为重要的是在陵区的白柱以外,青桩以内风水禁地中,居然敢于开塘取石,变卖成银两私吞。
这些事上告后,嘉庆帝怒不可遏,下旨拔去了盛住的双眼花翎,革去公爵,锁拿进京受审,拟处死。嘉庆帝考虑到盛住是自己的大舅子,虽然皇后已死,但更应格外照顾于他,便先免了死罪,并赏给了他一个副都统的官衔,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嘉庆十年,盛住死去,朝廷还给予了恤典。
可是,到嘉庆十三年六月,当这起贪污大案查办结束时,竟让嘉庆帝大吃一惊。原来,这位大舅子在工程进行中,所贪银两竟达到9万两!嘉庆帝大怒,道:“设使其身尚存,必当锁拿廷讯,加以刑夹,明正典刑,即行处斩,断不能幸逃法网!”
过了一个月,嘉庆帝对盛住案作了最后判决,因为盛住已死,无法处罚他,便查没了他的全部家产。在对同案犯双福、鹤龄施行刑夹、重责三十大板时,令盛住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跪着观看。最后,处斩二人时,仍令盛住的子孙前往观看,这可吓坏了他们。行完刑,将盛住的子孙及其家人全部发配到黑龙江和吉林等处,效力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