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亲国戚,福兮祸兮(第7/7页)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细回忆定情初。

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可见,不学无术的同治皇帝,反而对才女很感兴趣。可是,婆婆慈禧太后很讨厌皇后,经常找茬想逼走皇后。由于同治皇帝对皇后一往情深,慈禧始终不能如愿。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皇帝病死。阿鲁特氏被封为“嘉顺皇后”。当慈禧选立妹妹所生之子为嗣皇帝时,阿鲁特氏一下子懵了。她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因为新皇帝和自己平辈,一旦将来成年大婚,自己在宫中就是一个寡妇嫂子了,那样的处境是尴尬的。怎么办?她一筹莫展。于是,她想起了娘家的爸爸崇绮。

崇绮,蒙古正蓝旗人,父亲赛尚阿,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可惜后来,误国被贬,家道中落。而崇绮读书很用功,居然在同治四年的殿试中中了一甲一名的状元。蒙古人中状元,在大清国近三百年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治十一年九月,女儿进宫做了皇后,崇绮这个当今皇帝的老丈人开始走起了鸿运。先赐三等承恩公,后又在户部、吏部任要职,家道开始中兴起来。

崇绮早闻知女儿和慈禧太后不和,总想找机会劝劝女儿,可是,见她谈何容易。这次,女儿在皇帝死后不久,即托人捎书信回来。崇绮忙打开,看看女儿写了什么。

崇绮一看,大惊失色。原来,女儿在宫中已被狠心的慈禧太后逼得走投无路了。女儿问计于父,她要怎样才能渡过难关。

崇绮能有什么办法。他仰天长叹,心想,如果要女儿活下来,那将来更要备受折磨;如果女儿离宫回到娘家,那不仅女儿性命不保,家里上上下下也都会大受牵连。况且,女儿苟延残喘活下来,将来也会为新皇帝所耻笑,很难做人。他思虑再三,冒了一头冷汗,才狠心在纸上写下一个字:“死”,命人火速送往宫中。他想,女儿只有死了,灵魂升入天国,与大行皇帝继续相亲相爱,才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阿鲁特氏接到父亲的回复后,坦然地穿上盛装,随手将一块金子拿起,吞入口中,安详地死去。这时距离同治帝去世也已经是75天了。慈禧太后下令,将皇后与皇帝合葬同一地宫之中。崇绮这才松了口气,觉得自己为女儿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继位的时候,康熙帝由于后妃众多,有好多遗孀留下来。寡情的雍正帝出于自身的利益,居然将众多母妃轰出宫去,可怜这些女子,深感前途渺茫。那些有生育的后妃,便到已分府出去的王府或公主府去度日。而那些没有生育的嫔妃便只有娘家可以去了。也只有这个时候,娘家才显得更为重要。她们深深知道,无论何时,娘家都是自己的依靠。乾隆继位后,考虑到这些女子的诸多难处,便将太妃们都召回宫里,并为她们修建了遂心的养老宫殿,使她们得以在宫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