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9/25页)

注184 据王世襄在《北京鸽哨》中记,北京制鸽哨的名家有八家,“永”字为其中之一,但未提及有“福”字。《锦灰堆》卷二,594页。

注185 王世襄在《北京鸽哨》一文中详细介绍过鸽哨的品种,他据鸽哨造型将其分为四大类,即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和星眼类。《锦灰堆》卷二,588页。

注186 鸣虫本是春生夏长,至秋末时死亡,其寿命大约百日,为了在冬天能够享受到夏日虫鸣的感受,人们创造了在秋天开始培养,以冬天为主要生长期的鸣虫。这种人工孵化,就称为“份虫”,发展到晚清民国时,已经成为一门技艺,并形成行业。据金受申在《北京通》的记述,秋天用沙土放入浅盆中,搁入三尾雌虫,将其中间的长尾插入土中,以产卵保留。入冬后,将保留虫卵的土盆喷水冻冰,放入份房。份房,乃是有土炕的屋子,烧炕、生炉子,往往份房的温度要高达30多摄氏度。土盆一经高温,冰层便即融化,并逐渐烘干。之后,依前法反复喷水冻冰和烘焙,共七次,在七冻七焙之间,要用细罗筛虫卵,到最后一次时,虫卵会变绿,如此便可孵化成幼虫。这里说的“份蝈蝈”即是“份虫”的一种。引自杨原《本性天然——北京的“玩文化”》。

注187 铁蝈蝈又称黑蝈蝈,通体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皮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

注188 油葫芦,蟋蟀科昆虫。或因全身油光锃亮,或因鸣声似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或因其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故得“油葫芦”之名。

注189 仞是中国古代长度的一种计量单位,一仞等于七尺。

注190 指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期。

注191 山影,一种多浆多肉的植物,名山影拳,简称山影,也叫仙人山,属仙人柱的变种,仙人掌科。

注192 毛猴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用中药材中的辛夷(玉兰花骨朵)做躯干,再分别截取蝉蜕(即张先生说的知了)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再用白芨粘连,其形象是人不人、猴不猴,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

注193 核桃卢,名卢晓荣,有专著《核桃卢谈核桃》出版,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注194 2006年《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写了一篇《北京核桃卢的核桃经》,据说不仅核桃卢因此名声大噪,还在京城引起了玩核桃的热潮。刘一达的文章对核桃卢介绍说:“京城地面儿上玩核桃的人很多,但玩出‘道’的却有限,‘核桃卢’算是一位。前些日子,北京电视台的‘鉴宝’栏目,专门给这位爷做了个玩核桃的专题节目,让许多玩核桃的北京人认识了他。说起来,我跟‘核桃卢’算是老相识,他的‘核桃经’,我多少知道一些,跟您聊聊这位爷,或许对您玩核桃以及认识山核桃有点帮助。因为玩核桃跟玩其他古董一样,表面看谁都会玩,其实这里头的‘讲儿’正经不少呢,玩不好,一不留神也会把自己玩进去。 ”又写道:“‘核桃卢’大号卢晓荣。他是南城的根儿,在菜市口丞相胡同长大,现在这条胡同已经没了。‘核桃卢’的父亲是前门自行车商店的老经理,思想比较进步,‘核桃卢’出生那天,正好赶上老爷子入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光荣,为纪念这一光荣,他给儿子起了‘晓荣’这个名,‘晓’是因为儿子在拂晓出世的。老爷子在2001年去世,活了74岁,死在了糖尿病综合征上。‘核桃卢’没想到这种病有遗传。1995年,老爷子还活着的时候,‘核桃卢’就发现自己也得了糖尿病,当时他在北京市五金公司搞业务,论岁数,正是往上冲的年龄段,突然查出这种病,他一下蒙了。那会儿,他对糖尿病并不了解,以为得了这病跟得了癌似的,精神大厦顿时塌了。现在翻回头想想,假如他当时不得糖尿病,也不会成为‘核桃卢’。”从张先生这篇口述看,也许是性格使然,他对“核桃卢”很是不服。但他见到的是否确实是核桃卢本人,则存疑,因为核桃卢是北京人,他说的却是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