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7/25页)

注161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开始炮击金门,两小时内落弹达四万余发,是日落弹数达五万七千余发,重点集中指挥所、观测所、交通中心、要点工事及炮兵阵地。金门防卫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当场死亡,吉星文重伤,于稍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赵家骧(1910—1958),陆军二级上将,河南淇县人。为陆军大学(黄埔系)十四期生,毕业后由排长干起,擢升迅速,二十二岁即任营长,是为国民党军中最年轻的营长之一。抗战中,率部参加过武汉会战及打过昆仑关、天堂顶等硬仗,34岁在昆明主持中美参谋训练班事务,被视为国军“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抗战胜利后,赵某对襄助杜聿明收拾滇局武力解决云南龙云,策划周详,处置迅速,乃更获“总统”嘉许器重。内战爆发,赵家骧调任东北“剿总”参谋长,三年苦战,出关十万雄兵,回关光杆司令。赵家骧的诗词和书法在台湾均小有名气,享有“儒将”之誉。章杰为飞行员出身,炮战发生后,章杰下落不明,经多方查询,也都没有结果,这种生死难定的情况,依惯例,只好报称“失踪”。直至第二天黎明,在水上餐厅附近发现炸碎的骨渣和章杰若干残碎遗物,并经其传令兵辨认,方证实确已死亡。

注162 林投位于台湾省澎湖县湖西乡林投村海滨,以人工造林而著名。公园西侧设有军人公墓,并有“浩气长存”的碑塔矗立,牌楼后方有六角形斜尖顶建筑的祠堂。赵家骧、章杰和吉星文均葬于此。

注163 吉星文(1908—1958),字绍武,河南扶沟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国民革命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名将。少年时期立志效族叔吉鸿昌之为人,当兵报效祖国。1922年随族叔吉鸿昌参加西北军,累升至营长。1933年长城抗战中因功升团长。1936年调守北平西南的宛平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他下令:“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从而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1946年改任第77师37旅旅长。1949年渡台。1955年任澎湖防卫副司令。1958年晋升中将,任金门防卫副司令。

注164 邹泉荪(1902—1975),山东福山人。抗战爆发前任北平银行公会会长,1942年2月起,历任汪精卫伪政权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日本投降后,于1945年12月被捕,后以汉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75年2月在狱中病亡。

注165 赑屃,即碑下龟。号称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似龟有齿,喜欢负重。

注166 这里讲得有些含混不清,意思就是,张先生的曾祖辈是兄弟俩,哥哥没有孩子,想把弟弟的孩子(即张先生的爷爷)过继过去,这需要其母的允准,其母说这要征求孩子生母也就是弟弟和弟媳的同意,哥哥说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就这样决定了吧,意即他是要定了。

注167 对子圈是清代内务府上驷院的马圈之一。据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1182《内务府·祀典六》的“为马祭神于堂子”中引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奏议:“每年春秋二季,为骟马致祭于神武门西旁祭马神室……朝祭给红〖XCF紬.EPS,JZ;P〗条七十对,拴记上乘御马。夕祭给青〖XCF紬.EPS,JZ;P〗条二百七十六对,拴记大凌河骒马。上驷院对子圈所养祭祀马四十匹内,每年春秋二季致祭,将青马十匹送往堂子。萨满叩头,祭毕。即拴记绿〖XCF紬.EPS,JZ;P〗条十对。” 有关对子圈的史料,是王冕森先生帮助查找的,特此致谢。

注168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顾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特谥及“太师”觐赠。

注169 张勋(1854—1923),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清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12日被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后病死于天津。但这里所说的“打张勋的时候”,似乎并不准确地指1917年张勋复辟进京的时候,因为下文又说光绪二十六年是打张勋的时候,而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1900年,早于张勋进京17年,该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与光绪出逃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