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6/25页)

注153 有关曾澈的说法很多,一说他是军统华北区要人,1938年年底被军统派到天津,加入“抗日杀奸团”,并利用其经验和社会关系,在团内占据主导地位,欲把“抗日杀奸团”逐步发展成为军统外围组织和实施暗杀、破坏的重要工具。1939年9月27日因被人出卖被捕,1940年9月9日被日本人杀害于北平,年仅二十七岁。与他一同被捕遇难的还有“抗团”的李如鹏,他们都遭到过日本人的酷刑拷打,但没有屈服。另有一说,是说因他被捕后叛变,导致大量抗团成员被捕。因为均与本篇口述所涉内容无关,不另赘述。

注154 圣何西(San José),或译圣何塞。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南部、圣塔克拉拉县和非正式地理名称硅谷境内。随着高科技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立于或移入圣何塞,圣何塞逐渐成为硅谷的商业和研发中心,也开始有了“硅谷首都”(Capital of Silicon Valley)之称。

注155 台湾忠烈祠位于台北市大直北安路。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将台湾护国神社改建为圆山忠烈祠,直接代替“首都”忠烈祠,成为全台湾崇祀“国殇”位阶最高的场所。1967年改建,1969年3月24日竣工,更名为“国民革命忠烈祠”。得入祀者除国民革命各次起义烈士外,还包含讨袁、护法、东征、北伐、“剿匪”“讨逆”、抗战及“戡乱”等各次战役阵亡或殉职者。同年“总统”蒋中正又批示应将日本统治时期抗日的烈士加以纳入。20世纪90年代,台湾相继解除戒严、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之后,海峡两岸原本的形势有所改变,忠烈祠定位逐渐转型。1998年发布的修正条文中,正式将入祀忠烈祠之对象,扩大到殉职员警、消防、民防等人员。

注156 梁再胜出生于1919年,到我2015年与梁昭提到他时,他已经97岁。在百度和谷歌的词条中,梁再胜都是以京剧演员的身份出现的。对他是梁士诒之侄孙一事,则只字未见提及。实际上梁再胜虽然一生迷恋京剧净角,却始终只是一个票友。

注157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开始正式从日本人手里接收台湾,从1945年11月15日开始接收,翌年也就是1946年1月13日接收完毕。所以东老说1946年是不错的。

注158 《耕地三七五减租》是台湾省法规。1950年6月公布,1983年修正公布。全文共31条。早在1941年陈诚担任湖北省主席期间曾按照国民党的土地政策,实行“二五减租”。指的是粮食收获后,优先提取百分之二十五的粮食给佃农,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由地主和佃农对半分。陈诚主政台湾后,同样推行这一制度,只不过把名称改成了“三七五减租”。这个政策在台湾一推出便遭到了台湾地方士绅和省级参议院的公开反对。这些人大多都是台湾本省的地主。陈诚计划将国营水泥、工矿、造纸、农林四大公司转为民营,通过发行公司股票,作为向地主收购土地的代价,鼓励地主投资工业。地主们最终接受了陈诚的“和平土改”方案,“三七五减租”得以顺利推行,给农民特别是佃农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台湾土地改革通过和平赎买的手段,成功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将地主的农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为台湾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159 十大建设是指台湾省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时在台湾进行的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由台湾时任“行政院”院长蒋经国所提出,建设自1974年起,至1979年年底次第完成,投资总额新台币2094亿元。在十大建设中,有六项是交通运输建设,三项是重工业建设,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东老这里提到的高速公路,即中山高速公路,它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小港,中以支线连接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全长373公里。1971年8月14日开工,1974年7月29日三重到中坜路段率先通车,1978年10月31日中沙大桥启用,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

注160 金门炮战(台湾称“八二三”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炮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中华民国国军”随后开始反击。炮战初期,解放军攻击岛上军事目标,后期重点封锁海运线,以围困金门。在炮战初期,“国军”猝不及防,随着战事继续,逐渐恢复战力。并得到美国海军护航,维持金门补给线。10月初,解放军宣布放弃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持单打双不打,直到1979年1月1日和美国建交,大陆改以“一国两制”对台政策取代为止。金门炮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也是国共双方陆海空军至今为止的最后一次大较量,此后双方军事冲突局限于海上,并逐渐停止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