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20/25页)
注195 岫岩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在中国的已知玉种中,因其比重较轻,硬度较低,故多为中档玉石,少数质地特别优良者属于中高档玉石。
注196 藏腰子,又称过江龙籽、平安豆等,藏腰子为其俗名。野生藏腰子是天然植物生成的一种大果实,壳硬度高。通常用两个在手中盘搓,是手揉的玩物。盘揉久了光亮无比。
注197 人的手掌上确实有多个重要穴位,但并没有叫“十全”的穴,张先生这里应该是对手掌穴位之多的一种描述而已。
注198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在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
注199 金受申:《北京通》,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注200 王世襄《北京鸽哨》有单行本。并见《锦灰堆》卷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版,585—599页。
注201 据乐家二房的乐崇熙称,他父亲(即乐仲繁第三子乐东屏)也喜欢养鸽子:“父亲喜欢铁膀,铁膀分凤头、紫环或墨环、玉翅——凤头里白尾巴最有名,墨环里尤以纯粹的金眼最珍贵,讲究可多了。北京动物园的第一批鸽子就是我们家捐赠的。”(参见《胡同里同仁堂 大宅门的生活》,载《时尚旅游》2002年10月号)按,乐崇熙是乐家后人中接受各种采访较多的一位,关于鸽子的这一段我曾见到不止一次,这里选取的是最近发表的一段。
注202 山老胡同为东西走向,东起南剪子巷,西至美术馆后街。涛七爷即载涛,曾住在该胡同7号院,是辛亥革命后以16万大洋将什刹海边贝勒府卖给辅仁大学以后购置的,但居住时间不长,又将此宅卖掉,搬到更窄更小的原先自己的马圈居住。按:载涛(1887—1970),字叔源,号野云,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北京。和硕醇贤亲王奕
第七子,过继为钟郡王奕詥嗣子,光绪帝同父异母弟,宣统帝溥仪之七叔。人称涛七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贝勒。三十四年(1908年)12月加郡王衔。清廷新设禁卫军后,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曾任军咨大臣并掌管禁卫军,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1912年1月,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3月,宗社党解散。1917年7月,张勋复辟,任为禁卫军司令。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1927年6月,任翊卫使。1929年,迫于生计将贝勒府卖给当时的辅仁大学。1931年1月,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日军侵华期间,拒绝到伪满洲国任职。1949年后历任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注203 参见《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张国庄口述中谈的养鸽子:“这鸽子还得说过死的过活的。别人家也养鸽子,你这鸽子要是到他房上,你要过死的他就拿弹弓给打死,过活的就给送回去。”80页。
注204 为关松山先生做的访谈,得益于他的儿子——作家关圣力先生的帮助,关先生还陪同我做了第一次访谈,特此致谢。
注205 为关老先生所做第二次访谈,由我当时的博士研究生邱源媛陪同,这篇口述由录音转成文字的工作也是由邱源媛完成的。
注206 《清圣祖实录》卷一六七,康熙三十四年五月辛未。
注207 引自《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几年来民族工作情况向中央的报告》(1957年3月26日)。
注208 “冠老姓”和下文中提到的“指名为姓”都是满人效仿汉俗之后的特殊命名习俗。满洲人的姓,满语称“哈拉”(hala),这是所谓的“老姓”。满人见面时一般只以名字相称,如“恩成”是名,他的姓是那木都鲁,人们一般只称他为恩成,即人们常说的“称名不举姓”。入关以后满人仿效汉俗,有时便在名字之前冠一个汉姓,这个汉姓往往比较随意,有时是老姓的第一个字,如那木都鲁的“那”,有时是老姓的汉译,如爱新觉罗的汉语意思是金,有些爱新觉罗皇室之人便姓“金”,这就是“冠老姓”。清朝时对这种做法曾予以严禁。但民国以后由于当政者和社会上对满人的歧视,满人纷纷隐瞒自己的族群身份,“冠老姓”遂成为普遍现象。至于“指名为姓”,就是在改汉名的时候,并没有冠以老姓,而是将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姓,譬如那木都鲁·双成,并未改成姓那,而改成姓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