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第9/55页)

各协约国的战时政府?大卫·劳合·乔治于1916年12月担任了英国首相,在各政党有力人物的帮助下,为英国注入了新的力量与决心。1917年11月,乔治·克列孟梭担任法国总理,而维托里奥·奥兰多担任意大利首相。两人都是干练的政治家与热忱的爱国人士。他们压制了“失败主义”,强力进行战争。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杰出而善辩,他与奥兰多、克列孟梭、劳合·乔治真诚的共同合作。

统一的军事领导?中欧各帝国借力于统一的军事制度。1918年3月,法国、英国、意大利与美国最终都答应将它们全部的军队交托给最高统帅来指挥。这个重任选择由斐迪南·福煦将军来担当,他是一个身形矮小、两鬓花白、双眼深邃的65岁的法国人。归福煦统率的有贝当元帅统领的法军、黑格元帅统领的英军、狄亚斯将军统领的意军与约翰·J·潘兴将军统领的美军。

这项智慧计划的益处不久便显现了。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福煦将军采用机敏的手段,使德军于1918年春在西线艰难的推进中耗损力量而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7月德军意图在蒂埃里堡与埃佩尔奈之间穿过马恩河,福煦将刚到的美军与他的英法老战士们一同投入战斗。

1918年7月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协约国赢得了胜利。不但阻挡住了德军的推进,还让法美军队夺取了蒂埃里堡,将敌军向北驱赶过了埃纳河。

更重的灾难?对德国人来讲,第二次马恩河战役要比1914年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损失更为惨重。1914年德军用占据优势的炮兵与较多的军火储备,可以在埃纳河高地的壕沟中坚守住他们在法国与比利时的阵地不被攻破。但是,到了1918年他们已成为强弩之末,损失惨重,还没有援助。他们最终在兵力与装备方面都无法战胜协约国。

协约国继续胜利?协约国趁着胜利的势头,并未停止。他们四处无情地猛攻德军的阵地。1918年11月初,德军差不多都被逐出了法国,还被夺走了比利时的大多数地区。

在巴勒斯坦与美索不达米亚?协约国的成功并不局限于法国与西线。1917年12月,一支在艾伦比将军统率下的英军已自埃及推进至巴勒斯坦。他们与一支阿拉伯军队会合,战胜了土耳其军队,还占领了耶路撒冷。1918年,英军与阿拉伯军北上夺得了大马士革与阿勒颇,同时还有一支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自巴格达沿着底格里斯河向上游推进。1918年10月,土耳其失去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巴勒斯坦与叙利亚。

在马其顿?协约国军队于1918年9月在萨洛尼卡得到了法军与英军还有塞尔维亚、希腊与意大利军队的支援,兵力上的优势压垮了保加利亚军队,还重新占据了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与门的内哥罗。

奥匈帝国的崩溃?在大局解体中,奥匈帝国瓦解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南斯拉夫人纷纷站起来抗争,宣告本国的统一与独立。协约国军队从南方经塞尔维亚进攻匈牙利。罗马尼亚人重新加入战争,从东方威胁奥匈帝国。意大利人将奥匈帝国军队赶出了皮亚韦河,乘胜继续追击,直至他们于1918年11月占据了特兰托与的里雅斯特。

中欧联盟的崩溃?条顿人的中欧联盟已岌岌可危,它的军队打了败仗,士气颓废,将军们丧失了信心,君王们与政治家们惊慌失措,民众高声疾呼着要和平。

最后一个参加条顿联盟的国家是保加利亚,同时它也是第一个退出的。它于1918年9月30日向协约国无条件投降。一个月以后,土耳其与奥匈帝国也随之投降。

停战?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议。协约国占据了莱茵河左岸(法国一侧)的所有领土,法国得到了阿尔萨斯—洛林,还占领了美因茨;美军驻守在科布伦茨;而英军驻扎在科隆。

德国向协约国交出了全部的战舰与潜艇、大批的火车头、摩托运货车与火车车厢。条顿联盟倒台并崩溃了。德国、奥匈帝国与保加利亚被解除了武装,俯伏在成功的协约国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