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第7/55页)

潜艇?德国与英国海军在潜艇方面的实力不相上下,潜艇简称为U—船。它是一种携带鱼雷的小型船舶,可以在水下航行很长的距离,瞄准敌人舰艇的两舷在水中发射威力极大的鱼雷。可是即便是与潜艇交战,英国海军还是能够获胜。

饿困方案?在战争初期,德国人一开始不但使用潜艇攻打敌军战舰,还用它来打沉商船。德国人对潜艇抱有非常大的信心,大批生产,将作战范围扩展到不列颠群岛的周围,甚至还驶入了地中海。德国凭借潜艇来切断英国的贸易往来,并且假以时日,想让英国暴发饥荒并困死。

潜艇方案的成功基于摧毁进出大不列颠的所有商船。但假如不幸打沉中立国家的船只,他们便会提起抗议,并且被打沉的船只过多,他们可能会加入协约国来反抗德国。因此使用潜艇不仅对英国,就连对德国也很危险。

卢西塔尼亚号的悲剧?1915年5月,德国潜艇在爱尔兰外海打沉了英国的一艘巨轮卢西塔尼亚号,旅客死亡人数达1 200人,其中包括100多名美国人。这个消息传到美国,激发了美国人对德国的强烈仇恨。美国政府提起愤怒的抗议。德美两国的外交照会来往长达一年之久,其间时不时还会有潜艇的暴行来加重危机。直至1916年5月德国承诺不会再在未警告或是未救助旅客脱险的相应举措之下对商船发射鱼雷。

几乎有一年,德国担心引发美国的敌对,停止了潜艇行动。同时,英国死死地抓住了德国的商业与殖民地。

四、世界在动荡中

列强的均势?直至1917年,这场世界大战好像打了个平手。德国在东欧打赢了,可是在西欧它的陆军却被阻止并打退了,英国在海上捏住了对方的软肋。德国人获得最终胜利的唯一希望就在于摧毁英国的海上势力。只有做到这点,德国才能战胜意大利与法国,就像它战胜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与俄国一样。

潜艇战的再起?要摧毁英国的海上势力,德国再次用上了潜艇。1917年1月的最后一天,它违背了给美国许下的承诺,宣布自此以后,英国各岛、法国与意大利周围的一定范围以内,所有海上的交通运输将“不会再做进一步的通知,使用所有武器进行阻止”。

这便意味着,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德国舰艇一看见敌国或是中立国的所有船只就必须将它们打沉。

美国被激起?德国的粗野声明激发了美国的敌意,由于它背离了美国历来所要求的每项关乎海上自由的权利。他们还获悉德国已打算从墨西哥与日本攻击美国,美国人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美国宣战?美国于1917年4月向德国宣战。同年12月,向奥匈帝国宣战。

美国的干涉对协约国来说犹如天助。美国可以给它们提供上亿美金、有用的金属、充足的粮食、不计其数的船坞、庞大的舰队、巨大的人力及最重要的,它那饱满的热忱与忘我的理想。

世界在动荡中?差不多在美国宣战的同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打倒了沙皇,还成立了共和政府。在1917年至1918年期间,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卷进了战争。古巴与巴拿马也迅速跟随美国向中欧列强宣战。1917年后期,希腊、暹罗、利比里亚、中国与巴西加入了对德战争。1918年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海地与洪都拉斯都随之加入了对德战争。直至此时,已有25个国家,包括最富有与人口最多的国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反抗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与土耳其的中欧同盟。

呼吁和平?1917年8月,考虑到世界的混乱与苦痛,胜负又一时无法见分晓,教皇本笃十五世发出了一项关于和平的特别号召。他呼吁交战国依据“正义的精神力量”,而非依据强权,创建“公正与长久的和平”来结束可怕的冲突。

美国的威尔逊总统代表协约国讲话。他回答说,他赞同教皇尽力追求公正的和平,同时他还觉得因为德国政府所持的态度,此时还不可能谈和,战争一定会持续下去。

德国的乐观主义?中欧列强能否在那时结束战争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他们仍然有成功的希望。1917年至1918年出现了预兆着他们似乎要胜利的三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