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第8/55页)
1、潜艇战的进展。1917年自1月至6月,德国潜艇打沉船只吨位达到330万吨。他们希望照此下去,潜艇战役很快便会让英国暴发饥荒,并会阻止美国军队运送到欧洲。
2、“失败主义”的增加。战争引发的矛盾如此激烈,金钱与生命的损耗如此严重,让双方都有许多人企盼和平。可是和平主义,或是“失败主义”,在俄国、意大利与法国都步入了最危险的阶段。在法国,1917年4月埃纳河以北的战斗失败以后,发生了兵变。随之,意大利在卡波雷托与一些地方打了败仗。在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和平主义人士夺取权力,让俄国退出了战争。1918年3月,他们以对中欧列强与土耳其非常有利的条件议和了。
3、俄国的退出。俄国在有益于中欧列强与土耳其的条件下退出战争,是给了中欧列强希望的第三件大事。基本将“失败主义”逐出了德国与日德兰战役。中欧列强忘记了他们近来所吹嘘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口号,重新集结在军阀身后,去获得“自胜利赢取的和平”。
五、中欧列强的最大努力
努力跟随乐观主义一同上升?1917年至1918年的整个冬季,德国为了对抗在法国的协约国军队,尽最大力量做出了很多准备。统一的作战机关——德国总参谋部让中欧帝国的军队作战能力提升很快。兴登堡元帅与鲁登道夫将军是这个机关的领袖。他们在西线集结了大批军队,还准备了大量的巨炮与军火。
德国的最终进攻?德军于1918年3月在圣康坦附近的索姆河河谷攻击英军,并在亚眠附近开辟了一条通道。4月,他们在里尔的西侧攻打英军,勉强推进了15英里左右。5月,他们沿着埃纳河攻打法军,朝南推进,跨过山冈的障碍,来到了马恩河上的蒂埃里堡,距离巴黎约40英里。
猛烈的攻击与大槌式的打击让德国捞取了很多领土与不少战利品,将战线差不多推进至1914年马恩河战役前夕曾占据过的阵地。
但收获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人员大批伤亡,不只是法国人与英国人,还有德国人。协约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国的军火与人力也渐渐耗损殆尽。
奥匈帝国的挫败?1918年6月,奥匈帝国在意大利东北部为了打败沿着皮亚韦河的意大利人,进行了一场破釜沉舟的尝试。他们从多处过河,在一个地方前行了5英里,但意军又集结起来将他们赶走了,让他们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奥军在皮亚韦河上的最终失败标志着形势发生转变。条顿人的胜利结束了,协约国的成功开始了。
六、协约国的胜利
虽然俄国瓦解了,意大利被迫退至皮亚韦河,法国再度退回至马恩河,中欧列强并未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协约国在意大利、法国与在海上的抵抗都在增强。对这一切,德国潜艇战役的失败要承担主责。
潜艇的失败?德国的潜艇在战争中遭到惨败。至少,它的力量与协约国的努力反击相抵消了。1917年上半年,虽然德国潜艇打沉协约国的船只吨位达到了330万吨,但从此以后,德国潜艇便没有那么走运了。因为英美海军的持续警戒,潜艇的破坏作用不断降低。1917年下半年,它们只打沉了230万吨。1918年上半年便不足175万吨了。同时,美国与英国的造船能力也在持续稳定地提升,因此于1918年,商船下水的吨数远远超越了被损坏的吨数。
所以英国并未被德国饿困,海运亦没有被阻断。英国增强了对德国的封锁,还与美国合作,持续将人力与军火运往到法国与一些战线。其他很多国家基于对潜艇战的愤怒,受到英美威望日益增加的激励,在1917年至1918年早期纷纷加入了协约国。
快速运输?除了德国潜艇战的失败以外,1917年至1918年还有两个有益于协约国的成果,美军训练速度之高与运输过大西洋之快。直至1918年 7月底,已经有100万以上的美国士兵来到法国,计划加入对德国的总攻。
更好的组织?还有一个显著的成果就是各协约国增强了战时政府,统一了军事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