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21/26页)

继但丁之后,意大利又出现了两位伟大的作家:皮特拉克(1304—1374)和薄伽丘(1313—1375),皮特拉克以其优雅动人的十四行诗横空出世,而薄伽丘则凭借他所写的那些逼真的故事而闻名世界。

小结?在中世纪初(1000年左右),中欧和西欧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用拉丁文写成。到了中世纪末期(1400年左右),拉丁文仍然是大多数学术著作的通用语言。与中世纪初不同的是,用其他语言文字所写的一般通俗读物大量出现,例如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德文、英文等土语方言,这时地方性的方言仍旧被广泛使用,但是已经逐渐融入到普遍的民族语言当中,这些地方语言的所有书籍都是手抄本或者直接用手写的。

教育?中世纪的一大特点是教育发达,这一点从大学、修道院、大教堂等教育机构的林立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许多大学纷纷被建立起来,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场所和方法?宗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接受着宗教的教导,有的人在家里接受训导,有的人在教堂里领受指导。对于那些生活在庄园里和市镇上的年轻人而言,教会指导他们如何去谋生,乡村的男童学习务农,城市的男孩学习经商或从事手工业,而女孩则向母亲学习烹调、缝纫技艺和整理家务。当时没有强制未成年人上学的法律,因此大多数孩子都不上学,但是主教们和修道院的院长们都会在大教堂或者修道院设立一些学校,为教区的孩子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目标和规划?大教堂和修道院之所以设立学校,其主要目标是要培养青年人参与神职工作,让他们从小就过一种脱离世俗的特殊宗教生活。但这并不是建立学校的唯一目的,学校的课程除了与宗教有关外,也讲授很多基础的知识学问。事实上,这些课程与古代罗马帝国的学校教育相类似,都讲授同样的“学科”课程内容。

三科与四科?大学课堂里讲授的“学科”总共有七种,分为三科和四科。三科(Trivium)是指语法、辩证法和修辞;四科(Quadrivium)是指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

事实上,每一科的学习范围要比它的名称所包含的多得多,并且这些学科都是用教科书进行讲授,书本的内容大多是从古代延传下来的。语法主要讲授拉丁语言和文学,辩证法则是教授逻辑学,它是逻辑学科中非常艰深的一门课程,修辞讲散文和诗歌的创作,也包含法律入门的一些知识。几何并不仅仅是对欧几里得定理的学习,还包括地理和自然史。算术则包含罗马数字的学习和历法计算。音乐一般要学习教会的素歌规则,也就是格里高利圣歌,还要学习音调的一些理论以及声乐。天文学要学习天体知识外,还要学习一些物理学和化学的知识。

初等学校?除了文法学校,即上面所说的教堂和修道院学校之外,还有许多初等学校,这些学校多是由市镇行会和封建领主开设的,主要教儿童诵读、写字和唱歌。这些学校的授讲课通常不用拉丁语而是使用土语。

少数女童由于某些原因,在女修道院的附属学校里接受特殊教育,但大多数上层阶级的女孩,则要学习精细的针线活计,要学会管理家庭事务,并培养持家能力。除此以外,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外科和内科的医疗知识,以便处理日常轻微的外伤事故和疾病,同时还要学习朗读、写字和记账。

这些学校也会为贵族青年专门提供一些特殊学习内容,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侠义勇敢的骑士、聪明能干的领主或者精打细算的财产管理者,这些青年不仅要学习诵读、写字和算术,还要学习各种礼仪的规矩和贵族习俗,懂得骑士的荣誉,还要学习下象棋、弹琴、唱歌和作诗等,因为这些的高雅娱乐技能也十分重要。

校外?由于地区和等级的差异,农村的一些儿童难以进入正规学校,附近的神父或修士就会亲自教导这些儿童,让他们知道宗教的教义、责任和义务。同时,教堂里的装饰画和雕像都以《圣经》故事和教会历史为内容,也会让农村的儿童学得一些宗教知识。除此之外,一些贫穷但有才能的男孩则会得到教区神父的单独教导,并且用教会可以支配的经费资助他们去正规的文法学校读书,甚至可以升入大学。因而中世纪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贫寒学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富有学者,而很多一流的作家、学者或者政治家(包括某些教皇),都是从贫困男孩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