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第7/12页)

【原文】“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

【直解】后嗣王,是纣。天显,是天之显道。祗,是敬畏。王命又说:“殷之家法,使子孙能世守之,何至于亡。今后嗣王纣乃昏迷失德,大不明于天道;天道且不能知,况能听念先王之勤劳邦家,而思所以效法之乎?盖商王沈湎暴虐,大肆淫泆,凡慢天残民之事,无所不为,其于天之显道,民之祗畏,有不知其为何物矣。惟不顾天显,所以不明于天道,不顾民祗,所以不念先王之勤家也。”

【原文】“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

【直解】“纣既不顾天显民祗,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故上帝不肯丕建而保乂之,降若此大丧,使其国亡而身灭,实自作之孽也。”

【原文】“惟天不畀,不明厥德。

【直解】“天降大丧于殷而不与之者,何哉?由其不明厥德,罔顾于天显民祗耳。商先王以明德而天丕建,后王以不明德而天不畀,天之可畏如此。”

【原文】“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

【直解】辞,是讨罪之辞。王命又说:“凡四方小大邦国丧亡,必须声言其罪乃行讨伐。若未有可言之罪而罚之,是谓师出无名矣。况纣为不善,惟日不足,其罪恶贯盈有难悉数者,我周实肃将天讨,奉辞以伐之,岂有私意于其间哉!”

【原文】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

【直解】灵,是善。帝事,是天之所为。周公又传王命,呼多士而告之说:“尔殷遗多士,昔纣不明厥德,天降大丧,然天不能自诛,假手于我有周以诛之。惟我周王大善承天之所为,肃将帝命以讨有罪,非有心而弋取之也。”

【原文】“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

【直解】割,是断绝。敕,是正。“上帝有命于我周说道:‘殷王不明德,尔往断绝其命。’故我不得不兴吊伐之师,戡定翦除,告其敕正殷邦之事于帝,以复割殷之命也。”

【原文】“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

【直解】我事,指割殷之事言。不贰适,是专一的意思。承上又说:“帝命割殷而我敕正之,是我周伐殷,其事非出于私,一于从帝而无贰适矣。夫我周能一于从帝,则天命在我,天之所在,孰能违之。尔殷王家自当归于我周,断断乎不容他适矣。周不贰于帝,殷岂能贰于周乎?”

【原文】“予其曰:‘惟尔洪无度,我不尔动,自乃邑。’

【直解】洪,是大。度,是法度。动,是迁徙劳动的意思。王命又述迁徙殷民之由,以消其怨望之情说道:“尔多士有怨于我,得非以安土重迁之故耶?当殷亡时,我周犹封武庚于故都,未尝为迁尔讨也。及三监倡乱,武庚蠢动,予方说曰:‘惟尔众助虐,大为非法,而思以迁之。故今日之事,非我故欲劳动尔有众,其实变自乃邑,自作不靖。’盖法所必迁者,予亦不得而私也。”

【原文】“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

【直解】即,是就。戾,是祸。承上说:“我之迁尔,非特在叛乱之故。予亦念天就尔殷邦,屡降大戾,纣既以无道而诛,武庚又以不靖而灭,是殷之故墟,习染恶俗,邪慝不正,屡遭天罚,不可复居,故使尔避凶趋吉,未必非尔之福也。”

【原文】王曰:“猷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宁,时惟天命。无违,朕不敢有后,无我怨。

【直解】时字,解做是字。西,是洛邑,以在殷邦之西,故曰迁居西。后,是后命。周公又传王命以告多士说:“猷告尔多士,我以殷邦屡降大戾,故迁尔来居于西。非我一人持德不务康宁,故为劳扰。盖天降大戾于殷,汝等内怀二心,不顺于我,予恭承天命,迁尔等于近郊,使各得舍旧图新。尔之居洛,必去其反侧动摇之心,毋违越乎天命可也。苟或违越天命,朕不敢再有诰戒之辞,且以刑罚加尔,是尔自取罪戾,不可有怨我之心也。”

【原文】“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直解】册,是简册。典,是典籍。王命又说:“尔等既为殷之遗民,岂不知尔殷之故事?殷之先人,有册书有典籍,纪载殷革夏命之事,如所谓‘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帝用不臧,式商受命’者,皆尔所习闻也。夫周之革殷,即殷之革夏,尔何独疑于今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