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块充满矛盾和差异的大陆(第6/15页)
阿尔及利亚东部是突尼斯,它名义上是个独立国家,有自己的国王,但实际上,自1881年起,它其实已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因为法国没有过剩的人口,所以这里大多数移民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来到这里与犹太人进行激烈的竞争。几个世纪前犹太人迁到突尼斯的时候,突尼斯还是土耳其的领地。犹太人在这里要比在基督徒统治的国家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紧靠首都突尼斯的斯法克斯市就是全国最重要的城市了。2000多年前,突尼斯要比现在重要得多,当时它是迦太基的一部分,这个曾经可容纳220艘船只的港口至今依稀可辨,但留下的遗迹却很少,因为当罗马人真的想干什么的话,他们会干得很彻底。他们对迦太基的仇恨(出于恐惧和嫉妒)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当他们在公元前146年终于占领了这个城市之后,没有留下一所完整的房屋。他们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被烧成灰烬的废墟静静地躺在如今距地下16英尺的地方。谁能想到,这片废墟曾是一个拥有百万居民的城市?
非洲的西北角是苏丹统治的摩洛哥公国。现在该国仍有苏丹,但自1912年以来,他只是法国操纵的傀儡。这个苏丹无足轻重。居住在小阿特拉斯山的山民们,牢牢地固守着他们的家园,也懒得去操心他们的国王。这位陛下为了保障安全不断地在两个城市之间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到南面的首都摩洛哥,一会儿跑到北面的城市非斯。
你可以讲出反对法国在非洲这几个地区统治的许多理由,然而当说到公路的安全问题,他们却创造了奇迹。他们把政治中心迁到坐落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拉巴特,这样在必要的时候,法国海军可以助一臂之力。拉巴特位于大西洋另一港口阿加迪尔以北数百英里处,在1914年的世界大战爆发前4年,阿加迪尔出人意料地成了举世瞩目的地方。当时,德国人向此地派遣了一艘炮舰以暗示法国不要把摩洛哥变成第二个阿尔及尔。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那场灾难性战争的最终爆发。
直布罗陀正对面摩洛哥的那个小角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它是法国占据摩洛哥后送给西班牙的一件和解礼物,在若干年前,休达和梅利利亚这两座城市曾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据报道,士气低落的西班牙军队多次败在被称为里夫-卡比尔人的当地人手下。
丹吉尔市位于里夫山脉以西,是座国际性城市。18世纪和19世纪,驻摩洛哥的欧洲各国使节们常住在这里,因为苏丹不希望各国大使住在他自己的宫廷附近,于是就为他们选定了丹吉尔作为驻地。

沙漠
这片多山的三角地带的前景不会再是一团迷雾了。未来50年内,整个三角地带将全部属于法国,包括我们就要谈到的非洲第二个部分——那片广阔的棕色沙漠,阿拉伯称之为埃兹-撒哈拉,也就是我们现代地图上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面积几乎和欧洲大陆一样大,位于大西洋和红海之间,其延伸部分越过红海,落户在阿拉伯半岛。在北部,除了有摩洛哥、阿尔及尔和突尼斯这一块三角地带外,还有地中海为其北界,南至苏丹。撒哈拉虽是高原地形,但不是非常高,最高海拔只有1200英尺,古老山脉被风雨剥蚀后的遗迹随处可见。撒哈拉沙漠有相当多的绿洲,寥寥无几的阿拉伯人就靠着这些绿洲的地下水勉强维持生活。撒哈拉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0.04人,这就意味着撒哈拉确实是荒无人烟。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游牧部落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图阿雷格人(西撒哈拉和中撒哈拉的柏柏尔族人),他们是非常出色的战士。另外,住在撒哈拉的还有闪米特人(或阿拉伯人)、含米特人(或埃及人),以及苏丹黑人的混血民族。
法军中的外籍兵团负责观光旅游者的安全,他们做得非常出色。这些法国外籍兵团的士兵(他们从未获得许可踏上法国土地)或许有时候有些粗鲁,但他们碰到的难题也很棘手。和欧洲一般大的地区的治安,仅靠少数几个人来维持不同,这是很难做到的事。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应征担当此任。
古老的沙漠商队渐渐被淘汰了,马达驱动的汽车取代了气味难闻的骆驼。对于漫长的旅途来说,汽车不仅运输成本低得多,而且又非常安全可靠。昔日成千上万只骆驼聚集在廷巴克图,为住在撒哈拉西部的人们运送食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