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王道无敌(第15/20页)
应文道:“然则应文这种情形算不算得是少林弟子呢?”洁庵道:“少林武学从来不限于嵩山少林寺内,不仅许多其他寺庙高僧曾习少林武功,便是练了少林功夫的俗家弟子也不在少数。大师父的少林心法得自郑芫,芫儿的功夫得自老衲及天慈,而天慈一身藏经阁的功夫,老衲一身罗汉堂的功夫,是以大师父也算得上少林弟子了。”
应文点头不语,洁庵继续道:“说起这个,咱们那芫儿的功夫可是一日千里,已经是武林中公认寺外天下第一少林高手。据说她的功力,在罗汉堂中只有无嗔大师差可相比,而据无嗔自己谦说,芫儿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是少林罗汉堂中数十年来第一高手呢。”
提到了郑芫,应文尚能心如止水,一提到了“芫儿”,她的巧笑、美目,甚至身上的气息就回到了应文的感觉中,挥之不去,又何忍挥去?
应文之神游天外,在洁庵感觉中只是片刻,因为应文过了一会,便回答道:“郑芫是我师父,我这弟子与有荣焉。”在应文的感觉中,这一下子的灵魂出窍却似漫漫然永无止尽。洁庵接着道:“明日大师父返回支提寺去,老衲也要离开了……”
应文吓了一跳,连忙定下心神,问道:“大师要去那里?”洁庵举杯啜了一口冷茶,一面唤小沙弥来添热水,一面缓缓地道:“大师父可曾听说,朱棣将溥洽放出来了?”应文点头道:“廖魁从南京传来消息,说是道衍和尚临死前央求朱棣放了溥洽,石世驹也去天禧寺探望过溥洽。”
洁庵道:“不错,听说自从朱棣进了南京城,不听道衍苦劝,反而大肆滥杀读书人及无辜家属亲友,道衍便如变了个人似的,既不要爵位,也不要富贵,朱棣送他的金银珠宝美女奴婢,他一律原封退还,只在临终前向朱棣提了唯一的请求,便是释放溥洽。溥洽回到南京天禧寺,正值天禧寺历经大火,朱棣花巨款重修,建为‘大报恩寺’,此乃佛门百年大事,溥洽师兄来诗催我去南京。”他说着掏出一纸,上面疏疏写了四行,字迹开阔洒脱,应文识得正是他昔日主录僧溥洽的笔迹:
“大师不作楚囚痴 为爱达摩学新知 且捺满腹沧桑事 话我幽居听雨时”
底下写了“月泉速归”四个小字。
洁庵道:“月泉是我别号,瞧他居然连大师父修练少林心法之事都知道,着实厉害呢。后两句便是催我去南京了。”应文黯然道:“溥洽师父被朱棣囚禁超过十年,这期间定然受尽各种苦刑,他却无一字一语泄漏我的行踪,这分恩情今生是难以报答了。所幸那道衍和尚临终前以一片善心说服朱棣放了溥洽,是不幸中之大幸也。”
洁庵道:“大师父之心我知,待我见了溥洽,定当妥为转达。”应文合十称谢,心中却暗忖:“此恩浩荡,我感谢之心岂能以言语转达?”他接着道:“师父此去何时可归?”洁庵道:“参赞修寺之事,很难预测归期,我若一时不得回来,便会央请丐帮或明教派人来探望大师父。”
这时应能和尚踱了进来,向洁庵合十为礼后,对应文道:“诸事皆已准备妥善,大师父,咱们明日可以上路,回支提山华严寺了。”正说间,小沙弥进来请示:“斋饭已好了,是否送到禅房来用?”
在浙东查过三所大寺、十几间小庙、五六座村镇后,胡濙对同行的两个锦衣卫道:“明日咱们去福建看看吧。”
朱棣派给胡濙的两个锦衣卫年纪都不大,一个使剑的英俊汉子唤作“流沙”白飞,是点苍派前掌门丘全的小师弟,丘全被武当派后起之秀易大川斩杀之后,点苍派群龙无首,这个点苍诸子中武功最强的白飞便投向锦衣卫另谋发展,他常藉着办案找武林各派弟子的麻烦,武林中传说他的点苍剑法还在丘全之上。
另一个锦衣卫却是个高大黝黑的天竺人,就是天尊的弟子阿苏巴。阿苏巴原来就随绝尘僧加入锦衣卫,做了鲁烈的手下。那年武昌会战,三尊或败或走之后,阿苏巴幸存了下来,他热爱中土的花花世界,不想回天竺去当僧人,便回到锦衣卫来当差。虽说鲁烈之后锦衣卫当家的都是朱棣的心腹官员,但因官员自身武功低微,像阿苏巴这样武功高强、服从性高的部下,却比鲁烈当家之时更受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