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王道无敌(第17/20页)

众人嘻嘻哈哈,一会儿便将几十株寒菊栽好了,汲些山泉浇了,大伙洗了手,围着那一丛丛的菊花,黄中偶夹雪白,衬着深绿的叶丛,煞是好看。胡濙忍不住赞道:“满园菊花郁金香,中有孤丛色如霜。手植美色有如天成,此地人杰地灵,不输南山东篱呢。”大伙儿不知他在说些啥,郑岐却是含笑不语。

是夕,胡濙和两个锦衣卫便借宿于郑岐家。胡濙进门便见墙上挂了一幅没有上下款的行草横幅,上书“孝义传家”,那熟悉的字迹,胡濙一看便呆了,眼眶也湿了,那是建文帝的亲笔呢。胡濙暗忖道:“郑洽,你引我来看到这四个字,这就是表明身分了。”

饭后胡濙和郑岐聊开了,胡濙没头没尾地大谈五湖四海的见闻,隐约谈起寻“仙人”不遇,郑岐心中有数,暗道:“胡濙是告知于我,他二十年来负有搜寻建文之责,但听不出他来意是敌是友,另外两个随从定是锦衣卫无疑了。”

郑岐谈了些支提山华严寺的事,他谈到昔时天冠菩萨以此为道场,有千人大法会的盛事。永乐皇帝即位后,这座古寺突然之间又红了起来。永乐五年,徐皇后遗命派三宝太监郑和送来一千尊铁佛,尔后永乐帝又拨了大把银子,派了姓周的太监来修大雄宝殿,现在支提寺香火鼎盛,寺运昌隆。

胡濙暗忖:“郑洽是要告诉我支提寺圣眷正隆,建文不会藏在这里。但此寺承蒙皇恩愈多,应文法师潜藏这里就愈是安全。应文若不是藏在这里,郑洽干么要躲在这里娶妻生子、种田莳花,难道真要做陶渊明么?这须骗不了我。”

两人拉拉扯扯地谈,又夹杂打些暗语,许多话两个锦衣卫不甚明了,便觉有些气闷,白飞道:“两位再聊一会,咱们出去走走。”胡濙知这两人一则听得无聊,一则要去野外方便。他等两人离去后,便低声道:“郑洽兄,别来无恙。”郑洽一把抓住胡濙的右手,颤声道:“胡老弟,你要来捉拿建文?”

胡濙没有回答,只是严肃地盯着郑洽,他左手反握住郑洽的手道:“郑洽,你要信得过我。上头已经知道有个应文法师在这一带各寺之间游走,小弟有一计可以一劳永逸,但现在还不能明告。”郑洽道:“你若能藉故拖延一番,我明日先上山,要应文离开避难。”胡濙摇头道:“应文的名字也泄漏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长久。小弟明日上支提寺见机行事……何况,这时拖延不立刻上山,两个锦衣卫也要起疑。”

郑洽道:“见什么机,行什么事……”屋外已传来两个锦衣卫的脚步声。郑洽止声,胡濙打了个哈欠道:“山中无时辰,咱们也该歇下了,好让主人休息。”郑岐道:“舍下两间客房,胡兄睡一间,就委屈两位壮士挤另一间吧。”白飞和阿苏巴忙道:“正该如此。”

翌晨胡濙三人辞别主人,郑岐发觉胡濙房间的桌上留下了一锭大银,还有一个布包,打开一看,只见布包中有封信,显然是胡濙夜里写了留给他的。展信读了一半,他的脸色已经涨得通红,大寒的早晨,额头竟冒出了汗珠。

胡濙率领两个锦衣卫走向支提寺,一大片树林落叶殆尽,枝干向天交错,别有一番苍劲之美。支提寺的主体就在这一大片树林之后,但是寺墙外植了上百棵苍松翠柏,衬着砖红的墙色,十分典雅夺目。

一到寺门口就有知客僧迎出,胡濙上前拱手道:“师父请了,咱们三人来自北京,有极重要的事要寻应文法师,烦请师父引见。”一面拿出一封银锭,陪笑道:“公事在身,不克先参菩萨,这是香油钱五十两,就烦师父代交给司帐师父。”那知客僧见胡濙一出手就是五十两,也不过就是引见一个庙里僧人罢了,不禁喜孜孜地接过银封道:“施主放心,小僧立刻便去代缴,香油簿上怎么个称呼啊?”胡濙道:“就写信男弟子胡濙、白飞、阿苏巴敬献。”

那知客僧弄清楚了三人名字的写法,便道:“好极,也是施主的运气,应文法师乃是本寺备受尊敬的法师,平日宏法讲经,极得众弟子爱戴,昨日才从外头云游回寺,且随小僧带路去见……”说到一半,猛然想起这应文法师身分似乎特别,方丈曾叮嘱过不可随便带陌生人去见他,自己一大早接了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一时失察,竟将方丈的叮嘱忘了。但话已说出口,一时不知如何转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