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王道无敌(第13/20页)

天色还早,胡濙坐在道衍和尚姚广孝的坟前,思念这个神秘的故人,二十多年的陈年旧事一一浮上心头。那些往事淡淡地起伏扬抑,又淡淡地消去,就像眼前遍山遍谷的芒花,在风中摇曳波动,却无声息。

胡濙初识朱棣时,朱棣还是燕王,是道衍和尚带他进燕京城来面见燕王;朱棣攻进南京城时,胡濙只是个七品的户科都给事中,十五年前朱棣给了他一项艰巨的秘密任务:明着是奉御命寻找张三丰活神仙为国祈福,暗底真正的大事是到全国各地巡查建文帝的下落。

胡濙对这艰难的任务倒是甘之如饴,他并不热中名利,酷爱名山、大川、珍奇药材,还有活人命的偏方,因此这桩云游天下的差事倒也不错。但是八、九年过去了,既没有找到建文,日复一日相同的日子也过得有些厌烦了,期间父丧想归乡丁忧,却不为朱棣所准,令胡濙十分沮丧,直到六年前,他跑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五岳寻“仙”不可得,这才回京覆命。

建文的影子也没有找到,但胡濙带回一箱的诗稿,数十付各种偏方,三麻布袋的珍奇药草,和脑海中永难遗忘的锦绣河山。

找不着建文,对朱棣来说,不知是喜讯还是恶讯。经过了十几年,建文可能死了?至少他没有在领导作乱?朱棣的心理十分矛盾。胡濙这些年来的苦劳还是要奖赏的;虽然这九年时间他每天都在外旅行,回到京城,却从原来的户科都给事中,步步高升为礼部左侍郎,满朝文武全傻了眼,但不少明白人心里还是有数,胡濙辛苦地全国奔波,其任务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然而歇不了两、三年,皇帝的毛病又发了,再次请胡濙夜里到宫中密谈,胡濙最怕去皇宫里那间秘密的偏殿,每次提心吊胆地进去,出来时都拖着沉重的步履。果然,朱棣要他再次“出巡”,这次指定要在湖、湘、江、浙一带,一村一镇地查访,一寺一庙地打探。

三年来,胡濙再次行遍了江浙湖湘,行到湖北神农架附近时,他忽然忆起二十年前在嵩山一处密谷中,遇到受重伤的傅翔和蒙古女医阿茹娜母女的往事。那时他有缘读到了傅翔怀中的《方冀药典》,对方冀的医道药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其中尤具创意的是记述产于神农架的一种异种木槿“三叠白”,其初生之花除有疗伤去瘀之用外,还有异常长效的麻醉之效,方冀甚至研发了用方剂量,他至今仍牢牢记住。

前年在三叠白开花前到了神农架,他骑着这头毛驴漫山寻找,终于找到了地方,便依方冀之法,采集了一大包“三叠白”,下得山来,依照方冀的处方配置成药,几经减量测试,确有神奇的长期麻醉之效,也是此次云游的一大收获。

然而就在不久前,他又接到朱棣的命令,要他立刻北上,有新的任务要交付。他赶到北京时,朱棣正要率大军第四次征北,这回是打鞑靼的西部。他密召了胡濙,下达新诏令;据锦衣卫新头目的密报,明军剿灭浙东闽北一带寺庙中的僧兵时,遭俘的武僧招供,有个似建文的神秘僧人潜隐在浙东闽北沿海一带,只是四处云游,行踪不定。

原来自从前兵部侍郎廖平及刑部侍郎金焦在各地寺庙中暗地训练僧兵及武僧以来,确实培养了相当的军事力量,暗藏于沿海各寺之中,但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几年前便开始派军密查剿灭。此次从被俘武僧口中探得“神秘僧人”的消息,十分可疑,朱棣因此下令:“胡濙,你火速带领锦衣卫新升任的两位副都指挥,前往浙东闽北一带查捕建文到案,不得有误。”皇帝交代完毕,次日便要率大军北上去了。

胡濙见朱棣以皇帝之尊,年过花甲,仍要亲自披挂上阵,与蒙古军队交战,实在是史所罕见。他看到皇帝体态虽仍威猛,行动之间毕竟现了老态,脑中浮现燕王府初次见面时朱棣的英姿,待要以“布衣故人”的口吻劝朱棣一句话,终究还是忍住了,没有说出口,只诺诺退出皇宫。

其时,八月晴空,两年前才迁到北京的皇城,在蓝天白云下处处均见巧思与气魄,巍巍然有千年之都的气势,细微处可见太平盛世的富裕精致,胡濙猛然想起另一个故人──五年前作古的道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