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现在的干群关系 要做的就是水油交融(第12/17页)

意外还是发生了。在省里的记者采访团下来的前一天,李非语接到临山区费顺建书记的报告,说就是上次柏安民曾到他家中慰问的那个陶老汉,一辈子种地种成了痴,现在天天要去征收过后的地里去种菜。村里的干部告诉他,说你家的地已经征收了,他说征收了也还是他家的,这块地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分给他家的,谁也不能收走;还说他不但要种菜,死后还要埋在那里。费顺建担忧地说:“陶老汉的行为影响很坏,现在省里的采访团明天就要下来了,李书记,你看这怎么办?”

李非语马上将情况向柏安民作了汇报,柏安民的手指在桌上敲得很重,他说:“和谐拆迁现场采访是一件大事,事关荆都市的形象,来不得半点闪失。你去和李翠平说说,让花都公司想想办法,有些事情公司出面好操作一些。”

李非语叫来李翠平,问她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李翠平说:“那只有按老办法办了,安排陶老汉到风景区‘旅游’去。”

李非语有些纳闷,怎么还有这样的好差使呢?经过李翠平解释,他才了解到“旅游”是怎么回事。原来市信访局在邻市的石牛山风景区长期租赁了几间客房,市里每逢有重要活动,那些重点上访户就会闻风而动,为了保证活动不受干扰,信访局只好安排他们就近去“旅游”,安排专人陪伴,免费吃住,强行让他们在风景区待几天,完事后才接回来。说白了,就是软禁。

想起陶老汉憨厚的模样,李非语有些不忍心,问道:“这样妥当吗?”

“不妥还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也是无奈之举。李书记请放心,我们绝对不会为难陶老头的,管吃管住,专车接送,不会让他少一根汗毛。”李翠平说。

李非语想想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吩咐道:“那就按惯例办吧,让陶老汉去玩几天,他这辈子也许还没去过风景区,把待遇提高点。有一点要注意啊,就是不要为难他。”

省里的采访团是在下午抵达荆都的,他们是来自江南卫视、江南日报、江南在线等权威媒体的记者,带着长枪短炮,一共十人,统一安排在花都大酒店。

当天晚上,柏安民、孟扬帆、李非语等市领导以及花都地产公司的李翠平,与记者们共进晚餐。饭后,安排卡拉OK娱乐活动。在记者们进房间休息时,李翠平亲自带着服务员,挨房间一个一个地送红包,外加土特产。这都是惯例了,目的是为了提高记者们的积极性,上好稿子,多上稿子,上大稿子。

桥头村的钉子户,目前还剩下三十来户。柏安民早安排好了,由花都地产公司拿出二十万元,凡是在第二天拆迁的,除享受规定的补偿外,每户另外奖励一万元,并优先安排就业。村里的干部已经作了多轮动员,并初步确定了二十户作为和谐拆迁的宣传典型。等这二十户拆迁完毕,剩下的十来户也就成不了气候了,到时还不乖乖主动投降!

第二天一早,柏安民亲自带队,来到桥头进行和谐拆迁。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孟扬帆市长没有来,今天没有他露脸的机会。

在桥头村口,李非语走下车,目光四处一扫,果然发现村前有一块菜地,只是上面的菜已被铲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几片枯黄的菜叶,像被扫荡过后的战场。他想这肯定就是陶老汉家的菜地,再联想到他此刻还蒙在鼓里,被软禁在石牛山风景区,心里颇感到不是滋味。

好在拆迁场面比预料的还要热闹。拆迁队和施工机械刚到村口,群众就争先恐后地拥了上来,特别是事前没有列入和谐拆迁典型的拆迁户们也赶过来了,大概他们在昨晚都想通了,一个个生怕一万元奖金到不了手。这个说:“工人同志,请先拆我家的!”那个说:“工人同志,还是先拆我家的,我家是老房子,拆得快!”就这样争来争去,弄得拆迁队不知先拆哪家的好。

领导就是有水平,知道怎样处理新的情况。柏安民大声喊道:“老乡们,今天的场面真让市委感动啊,我代表市委感谢你们!你们支持拆迁,就是支持我们荆都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建设好新的家园,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停了一下,他继续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喊道,“请大家不要拥挤,在这里,我代表市委表个态,凡是今天主动要求拆迁的群众,我们一定满足大家的要求,不限于二十户的预定指标,奖金一分不少,请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