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现在的干群关系 要做的就是水油交融(第11/17页)
到了安置点,一下车,柏安民走在前面,后面一行人拎着猪腿、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刚走了几步路,只见十多位拆迁户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柏安民紧紧握住一位老人的手,另一只手在老人的手背上轻轻拍着,深情地说:“乡亲们,为了支持荆都的发展,你们辛苦了,你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市委不会忘记你们的!”柏安民握着老农的手久久没有松开,直到记者们拍够了,柏安民的手才放开了。拆迁户们一边说着“谢谢领导”,一边将慰问品接了过去。当然,这些人都是事前安排好了的。
接着,柏安民来到了住在活动板房里的拆迁户家中,了解群众生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柏安民一行首先向陶老汉的家走去,这也是前几天就安排好了的。陶老汉是首批拆迁户,人很憨厚,他是不会为难领导的。陶老汉平时见过的最大的干部也就是村里的村长书记,听说市里的书记要来自己的家里慰问,而且还带着东西,陶老汉很激动,一大早就站在门外搓着双手,早早地等候着。
柏安民走到陶老汉家中,揭开了煤炉上的锅盖,看看锅里煮着什么东西,又拉开了橱柜的门。没想到橱柜门是坏的,两扇门差点掉了下来,幸亏陶老汉及时冲上去,一把扶住了。橱柜里只有一碗腌菜,一叠碗。柏安民又揭开了陶老汉的米缸,看看缸里的米够不够。
看完了这些,柏安民在桌子边坐了下来,他一把将陶老汉的小孙子抱在怀里,问他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这时,就有人递过来了书包和文具,柏安民将它们亲自递到陶老汉的小孙子手中。小家伙很高兴,现场朗诵了一首古诗《锄禾》。柏安民说:“你爹爹以后不用锄禾了,现在成了城里人了,下一步还要安排工作。”柏安民严肃地对随行的干部们说:“拆迁户们舍小家,为大家,为荆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你们一定要关心拆迁群众的生活,要将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
接着,柏安民又问陶老汉有什么要求,目的是表现柏安民现场办公,为拆迁群众现场解决问题。由于事前已经教好了,陶老汉就大着胆子说:“现在安置点通向村小学的那条小路太窄了,旁边还有一口水塘,娃子们上学很不方便,担心他们掉到水里,我的小孙子就在上学的路上摔掉了一颗牙。”陶老汉的话还没有讲完,柏安民“啪”的一声,一只大手拍在桌子上,把桌子上的灰尘都震得掉了下来。陶老汉吓了一大跳,以为自己说错了,慌忙站了起来,两条腿吓得直哆嗦。柏安民生气地对站在门口的干部们说:“你们是怎么关心拆迁户的?这样的问题还要群众提出来,今天下午就安排施工!”交通局长和临山区的干部们唯唯诺诺地答应着,头点得像鸡啄米。临出门时,柏安民又拿出一个红包,递到陶老汉的手中。接下来,柏安民又走访慰问了几户拆迁户,当然,后面的程序要简单多了。慰问结束了,柏安民和拆迁户们一一握手道别,他们一直把柏安民送上车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第一项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当天,柏安民特地把李非语叫到办公室,对他周密细致的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非语同志啊,你不愧是省里下来的干部,组织水平就是高,群众对市委的工作是满意的,这次调研成果很大。”
李非语当然要谦虚一下:“这都是市委的正确决策,才赢得了拆迁群众的拥护,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
柏安民严肃地说:“为了重新树立荆都的良好形象,把我们和谐拆迁的经验推广出去,宣传部门要邀请省里的记者到荆都来进行现场采访,成立高规格的和谐拆迁采访团,这个不能出一点差错。非语同志,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好,省里那帮媒体,和我的私交还是不错的。”
“非语同志,那我就放心了,辛苦你了。”
自接受了柏安民安排的宣传任务后,李非语心里的弦一直绷得紧紧的,他感到压力很大,生怕会发生什么意外。刚刚才发生了强拆事件,转眼之间就要拆迁户积极主动配合市里开展宣传活动,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其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一把手喜欢作秀,有什么办法呢,下级的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出戏唱好,让领导满意。至于真实的情况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