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现在的干群关系 要做的就是水油交融(第10/17页)
当前,在各地,强拆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拆迁户自焚自杀也挡不住强拆的步伐。现在的干部们抓强拆,就像当年革命前辈们上战场一样,冲锋陷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们为什么不害怕呢,他们的底气为什么这么足呢?说得好听点,这是为了发展。为了发展出点问题,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组织上一般谈不上处理干部,即使处理也会很慎重。这与贪污受贿有着本质区别。而且,强拆有利于树立领导干部形象,说明这个领导很强势,有魄力,能干事,工作有推进力,能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样的干部能处理吗?不仅不能处理,有时还能得到升迁。这样,强拆反而成了干部的政绩。
柏安民很清楚,要想平息这次的拆迁事件,将拆迁工作顺利地推进下去,不给拆迁户一点实惠是不行的。接下来,他指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做好拆迁户的安抚工作。宣布对本次聚众闹事者一律不予追究,并修改了原来的拆迁补偿办法:第一,将代扣的养老保险金全部退还,改为自觉自愿购买;其次,适度提高房屋拆迁补助标准;第三,提高房租标准,不论是否租房,对所有拆迁户按时发放房租,一直发到搬进新房为止;第四,市内有关企业立即拿出两百个以上就业岗位,率先安排一批拆迁户就业;第五,加大实施农民工上岗培训,免费学缝纫、电脑、车床、汽车修理等实用技术;第六,安排生活困难的拆迁户享受国家低保政策。
新政策一出台,三百多拆迁户雀跃欢呼。他们自知闯了祸,天天担惊受怕,生怕警察找上门来,现在不但不予追究,每家每户反而又领到了一笔钱,而且部分没有生活来源的农民还安排了工作。老百姓都是实用主义者,这样的党委政府还有什么话说呢?这样,拆迁户们渐渐安定了下来,上访的人也越来越少。
趁着这大好的形势,柏安民把李非语叫到办公室,亲切地说道:“当前的形势说明,市委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也是得民心的。我们荆都市新修正的拆迁安置办法在全省都是有典型意义的,概括地说,市委的政策就是四个字:‘和谐拆迁。’非语同志,你分管组宣工作,要围绕这个核心,好好策划策划,做点宣传文章。”
李非语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务,和林瑛部长、李翠平一合计,三人绞尽了脑汁,两天两夜没睡觉,经过无数次修改,拟出了一个和谐拆迁的方案。
按李非语的理解,宣传方案一定要突出市委对新区拆迁工作的领导,突出市委的驾驭能力,重中之重就是要突出市委书记柏安民的高大形象。具体地说,方案中安排两项主要活动,一是柏安民到拆迁点去调研一次,到拆迁户家中走访慰问。当然一定要精心组织安排,千万不能再出现孟扬帆市长那样的情况;二是邀请江南卫视、江南日报、江南在线等省内知名媒体记者,来荆都现场采访和谐拆迁稿件,并安排柏安民接受现场采访。要想做大声势,扩大影响,没有这些名记们操刀那是不行的。当然,这仍需要精心组织,记者是一把双刃剑,有时能成事,有时也能坏事,他们是一帮难侍候的主。
方案送到柏安民手中,他连连叫好,让李非语按方案实施,不要心疼花点钱,荆都的形象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接着,李非语在李翠平的陪同下,又来到拆迁户安置点,把柏安民的走访慰问路线以及几户慰问对象都安排好了。回来后,又安排了两批警察,一批在安置点附近隐蔽待命,一批穿便衣,装成工作人员,防止发生意外。
李非语考虑问题是全面而周密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推敲,确保到时不出现任何差错。调研的日子特地选择在周日,因为柏安民慰问的对象家庭中有小学生。出发了,如今领导也讲究起低调来了,好几辆轿车前呼后拥去慰问群众是不好看的,所以这次大家集中乘坐一辆高档中巴车。柏安民对李非语的安排很满意,一路上心情很好,陪同调研的还有市委秘书长孙志明、建委马砺峰、临山区费顺建、花都地产李翠平以及交通、社保、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当然,还有一群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