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步影响几十年局势的好棋(第17/28页)

王顺清:“爹,还能有什么打算,继续当武官。”

王子祥叹息:“如果你当年听了爹的话,多读几天书,现在就有可能是四品守备了。”

王顺清说:“现在这大清朝,不用读书,也可以当上四品守备。”他介绍自己的恩公,也没有读过几天书,他的官是捐出来的。他此次回乡,就是想找父亲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也捐个官。

王子祥手中有钱,早就想捐个官了,只是在家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有信心当官的。既然老三有意官场,王子祥喜出望外,当即说:“你告诉爹,一个四品守备要多少钱?”

让人没想到的是,王顺清竟然说:“爹,我不要当四品守备。”

王子祥大吃一惊:“你连四品守备都不当,难道要当三品不成?算了算了,只要你有门路能买到三品官,你爹我就算是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要帮你凑齐这笔钱。”

清朝的官确实是可以捐的,只要你有足够的钱,捐个七品六品,倒也不是问题。可这样捐出的官,通常要候补,等上三年五年是你的运气,等上七年八年的,不是少数。所以,很多商人捐了官,只要那身官服,不用实缺。王顺清可不要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要的是实惠。他说:“我要回到洪江,当汛把总。”

这话把王子祥差点气背过去。果然是个没见识的,洪江汛把总才是一个七品武官,和四品守备相比,隔了五六级。

回过头来看,王顺清还是比父亲棋高一着。当年,王子祥若是坚持要买个六品以上的官,就算不耗尽全部家产,至少也会耗去大半。可以肯定的是,捐个六品以上的官,几乎没有得到实职的可能。就算运气好,能捞到一个实职,恐怕也是五年八年之后的事。这些年,国家经济走在下行道上,经济凋敝,万业不兴,赚钱不易,若是坐等五年八年,就算捞到一个实职,要想将捐官的钱赚回来,恐怕难度就大了。相反,自从王顺清当了汛把总,成了洪江的地头蛇,赚钱的机会一大把,整个王家,也就上了一大台阶,迅速成为洪江三大家族之一。

提起洪江三大家族,每一家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先不说王家和余家,说张家。

张家老爷子张洪昌,是王子祥、余兴龙同时代的人。和王家余家一样,早期,张家也是开油号的,生意做得很大。不过,洪江的洪油商人和木材商人很多,张家并不是最出名的那一个。张家不出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张家人丁不旺,张洪昌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张祖仁,是洪江城里出名的花花太爷,公子哥儿,吃喝嫖赌,打架斗殴,样样都来。手下有一帮混混儿,坏事做绝,胡不来少年时进入洪江,就在张祖仁的手下混。女儿张文秀,倒是一个灵秀人儿,是洪江城里有名的美女之一。

后来,张家名扬洪江,得益于老爷子张洪昌的两步棋。这两步棋,都与联姻有关。

儿子张祖仁结婚,没能娶到洪江城里著名商号的女儿,女方是洪江城外三十里严家坝严财东的三闺女。这段婚事,原本不能给张家贴金,但张洪昌搞了一次大排场,摆了三天流水席,包下洪江所有的戏院,让所有宾客,甚至街道上一些流浪的乞丐都吃喝玩乐了三天三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此,几乎所有的洪江人,都知道了这个张洪昌和张记油号。

至于女儿的婚姻,张洪昌最先看中的是余家的四子余成长。张洪昌早已和余兴龙说好,只等余成长从云南回来,就把婚事办了。没想到,余成长拖了一年多才回到洪江,回来时,不仅带回了崔玲玲,还带回了余海风和崔立。张洪昌只好临时改弦更张,把女儿嫁给了王子祥的第四个儿子王顺喜。

此时,张家在洪江,还排不上名号,只是张记油号,排上了洪江八大油号之一。后来跻身三大家族,就更是时也势也,完全因为张祖仁。

鸦片进入洪江后,张祖仁赶时髦,成了第一个尝禁果的人。如此一来不打紧,张家的家产,渐渐变成了鸦片烟,被抽掉了。张洪昌就被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给活活气死了。不过,张洪昌一死,张祖仁没有了管束,便完全放开了胆子,自己开起了鸦片烟馆。不几年,就将烟馆扩大到了八家,如今成了整个洪江最大的鸦片商人。张祖仁的烟馆,不知吸垮了洪江多少世家,张家却是越来越兴旺,很快成了洪江首富。但他这个首富名声不好,只要他往街上一走,背后是骂声一片,寻常的正当商人,也都不和他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