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步影响几十年局势的好棋(第16/28页)

王顺清所说的机会,正是剿匪。

听说古立德要剿匪,王顺喜的第一想法,和刘承忠、马占山一样,真剿还是假剿?王顺清说:“你管他真剿还是假剿?只要有名目,就是我们兄弟赚钱的好机会。古立德如果是假剿,却又大谈剿匪,那无疑说明,他想趁机大捞一笔。既然他在前面捞,我们就在后面捞,大家心照不宣。”

“如果是真剿呢?”王顺喜问。

王顺清说:“那也是好事啊。如果真剿,他古立德派出的捐,难道不是用在剿匪上面?剿匪,将由谁来领导?他古立德?肯定不是。除了我这个汛把总,他还能用谁?那不是给我们送钱?”

“话虽如此,可土匪也不是那么好剿的。”王顺喜想得更深一些,“真能剿灭土匪,万事大吉。问题是,土匪的势力那么大,仅靠我们这一点力量,别说剿匪,把土匪打跑,都是妄想。一旦被土匪打死几个人什么的,就亏大了。”

王顺清说:“你以为我傻啊。如今这个情况,不剿肯定是不行了,我是上下不讨好。上面嘛,不需要说,一旦怪罪下来,我这个汛把总,还能不能当,难说。下面呢?白马镖局和野狼帮干上了,我们再不能像从前那样,井水不犯河水。往后,野狼帮肯定会不断来寻仇。如果是在洪江甚至黔阳以外寻仇,我倒可以装着不闻不问。如果他们跑到洪江来闹,你想过结果没有?”

“你手下才五十几个汛兵,那可真是大麻烦。”王顺喜说。

王顺清喝干了一杯酒,将手往桌上一拍,说:“老子日他个乖。古立德已经说了,要在我们洪江搞民团,那才是我们赚大钱的绝佳机会。”

王顺喜的脑子虽然好使,但还是有点转不过来。对于某类特别思维,王顺喜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三哥,永远比自己棋高一着,别的不说,就说这职业选择,就和所有人不同。

王家的祖业是王记油号,在洪江已经有几代历史,传到父亲王子祥手里,迅速发扬光大,短短几年时间,跃升为洪江八大油号之一。王子祥清楚,王家要继续保持洪江商界领袖的地位,必须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多生儿子,第二是让儿孙多读书。儿子他生得不多也不少,四个,够了。说到读书,四个儿子三个还算听话,老大老二哪怕读不进去,也咬着牙,把私塾读完了。唯独老三王顺清,才读了几年,就把书本一扔,说:“古往今来,哪一个皇帝不是用拳头打下来的?可见拳头比念书有用。”

王子祥对儿子动用家法,王顺清对父亲说:“爹,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让我读书。”

王子祥怒不可遏:“不读书就打死你!”

王顺清回答:“打死我也不读书。”

王子祥没有办法,打累了扶着腰叹气:“我王家怎么就出了你这个逆子?我王子祥没有做过什么恶事,为什么要报应我?”

王顺清反倒安慰他:“爹,您伸手看看,十个指头还有长有短呢!”

王子祥须发俱张:“你给老子滚,我没你这个儿子,你也没有我这个爹。”

王顺清:“滚就滚!”

王顺清说滚就滚,当天夜里就离开了家,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王子祥也是赌气,以为儿子出去几天,受不了苦难就会回来,没想到儿子一去就是十多年,杳无音讯。

王子祥反倒有些佩服儿子:“这个逆子,有点骨气,说不回来就不回来。可惜没有走正路,要是走了正路,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作为来。”

王顺清三十岁的时候回来了,穿了一身军官服装,是正八品千总。原来他在外流浪了几年,学了一些功夫,机缘巧合,结识了祖籍宝庆(邵阳)府的一个内务府六品蓝翎长。之后六品蓝翎长回到长沙,担当长沙守备,官升两级,王顺清也就成了正八品千总。回到湖南,王顺清才想起离开家已经十五年了,该回家看看父母了。

王顺清衣锦还乡,王子祥还在为当年和儿子斗气耿耿于怀,他斜了一眼儿子:“出息了,王家祖坟冒烟了,出了个八品武官,可你就是当了将军,你还得喊我爹!”

王顺清规规矩矩地跪在父亲脚下:“是,爹。”

王子祥口里说:“我王家有三个儿子,少一个不少呀!”但心里还是高兴的。毕竟,另外三个儿子,他拿鞭子逼着读书,就是想逼出个功名。没想到恰恰是这个不读书的儿子,成了官府中人。夜里和儿子们喝酒,王子祥问起儿子将来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