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步影响几十年局势的好棋(第19/28页)

王顺清心里不快了,自己是洪江最大的官员,除了自己,整个洪江,还能有更贵的客吗?当即脸色一变,道:“老子日你个乖,什么狗屁贵客?快,去叫张财贵那病秧子出来见老子。”

王顺清有个著名的口头禅,是在军营里学的。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哪里,谁都不知道。王顺清就是喜欢说,这样,才能显得他和洪江所有的人全不同。

下人听了这话,竟然不十分害怕,说:“对不起,把总爷,是胡师爷代表古大人,来拜访我们家老爷。”

王顺喜不知道哪里蹦出个胡师爷,问:“什么来头?”

王顺清说:“什么屁来头?就是青山界那个胡不来。走,领老子去看看。”

说是领去看看,其实,王家兄弟对张家熟悉得很,根本不要人领,直接往里面闯,下人也不敢拦。一边走,王顺喜一边问:“胡不来不是在省城当师爷吗?什么时候回洪江了?”

王顺清说:“他如今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当了新县令古大人的师爷。”

王顺喜眼珠一转,道:“如果是这样,他来找我哥,目的和我们就是一样的。”

王顺清看了一眼弟弟,不明白他为何有这样的推论。

至少有一点,王顺喜是说对了,胡不来确实是为了剿匪的事,来找张祖仁的。

胡不来的家乡,在沅水对面的青山界,那里是绝对的乡下,穷得一家人共一条裤子。胡家是当地唯一的富裕人家,有几亩薄田,满心希望胡不来能够考中功名,倾尽所有,送他到洪江城里读书。可洪江城是个商号,也是个花花世界,又结识了花花公子张祖仁,就跟在张祖仁手下当起了马仔,想混吃混喝。因为有张祖仁罩着,胡不来也就成了洪江城里一个有名的人物。某一次,张祖仁跟人争头牌,对方也是公子哥儿,派头十足,根本不把张祖仁放在眼里。胡不来为了讨好张祖仁,冲上去打了那公子哥儿两拳。没想到这下惹了大祸,人家是宝庆府同知的公子,也就相当于现今副市长的儿子,绝对的官二代。

张祖仁出了一大笔钱,又找了同知的上司知府出了面,将自己的事摆平了。胡不来的事却解决不了,公子哥儿一定要胡不来的一条腿加一条胳膊。胡不来自然不敢再在洪江混,撒脚丫子跑到了长沙。

此事过去了二十多年,当年那位宝庆府的公子哥儿,早已因为父亲贪腐被抓,家人也跟着倒了大霉,自然不可能再找他麻烦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胡不来摇身一变,成了黔阳县令的师爷,总算是衣锦还乡了。

胡不来拜访张祖仁,并非感谢当年收留之恩,而是找生意伙伴的。

胡不来之所以成为古立德的师爷,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在长沙官场里混了多年,人情世故、官场规则,胡不来是谙熟于心,可他就是运气不好,始终没有碰到机会。而要论起官场人脉,他还是有一些的。恰好古立德外放黔阳,先要到巡抚衙门拿官印,然后要拜会一下长沙官场中人。

古立德在长沙拜见的只有一个人,和他同科考取的进士,名叫祝春彦。

祝春彦见了古立德,对他苦口婆心说:“年兄啊,黔阳这个地方,在整个湖南,是最为特别的一个地方。若是以全县看,这是一个穷困之地,完全可以划为国家级贫困县。可就是这里,却有一个洪江,是整个湖南乃至全国一等一的繁华之地。洪江有各种商号一千三百多家,钱庄票号二十多家,舞台戏院六七十家,妓院青楼五十多家。比长沙府还富,在整个湖南,排名第一。所以,你这个县令,要说好当也好当,要说不好当,那真是不好当,所有一切,都看洪江,而洪江的关键,在于洪江的那些商人。”

听了此说,古立德立即变得虚心起来,讨教道:“年兄教我。”

祝春彦说:“黔阳的事那么多,我哪有时间跟你一一道来?要不这样吧,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此人现在省城,却是洪江人,对黔阳尤其是洪江的情况非常熟悉,钱粮刑名之事,样样在行。你到了黔阳,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

古立德长居京城,哪里懂得下面这些道道?他大概以为,祝年兄为自己推荐的是个上上人选,却不知道,就为了这句话,祝春彦得了两千两银子。而胡不来呢,在长沙混了多年,所有家底加起来,也不过百两银子,为了得到这一职位,他将能借的全都借了,凑足了这个数,从而获得了这次跟古立德到黔阳的机会。离开长沙的时候,他留给家人的,没有半点余钱剩米,而是两千两银子的欠账。他如果不能在洪江快速弄到钱,长沙的家人,饿死的可能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