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案巧破,小案大破(第6/9页)

他戴口罩我看不见他的表情,但那双弯弯的眼睛出卖了他憨笑的神情。

“李昱刚我跟你说,你这个口罩,我不想在犯罪现场看见第二回!”

上了车,我点上烟,直视着李昱刚的眼睛。

“我……我还特意置办的,买了仨呢……真挺贵的……”

“你这不像话!极其不像话!咱们出来办案,环境是差,但咱们有规定,你说规定是死的,可以灵活,但不是这么个灵活法儿。”

“这不是就咱们仨嘛……”李昱刚的声音很小。

夏新亮没戴口罩,他狠狠瞪了李昱刚一眼。

“但你知不知道什么叫隔墙有耳?知不知道这种信息化时代每个人的手机都是手雷?亏你还是互联网达人,你说但凡谁把你啪一拍,媒体再一宣传,警局不要脸面的?全体公安干警都跟着你不要脸面的?”

李昱刚头垂得低低的,“刘哥我错了……”

“甭装可怜了,说正事儿。材料都哪儿对不上。”

“噌”,小脑袋抬起来了,脸上一扫阴霾,李昱刚开始滔滔不绝:“第一遍材料出来之后,这小子特别冷静,我就觉得不对,但是咱们没有时间对他进行工作,忙着围现场转呢。”

“哦?”我看向他,原来他也觉得不对了。小同志很敏感嘛。不仅敏感,还能细致地再过一遍口供,这很可以。

“咱们一共找过他两次,他都很冷静。他越冷静,我越觉得这冷静背后有让人不寒而栗的东西。我就开始比对这两回的口供,找细节,专找细节,譬如头一回他报案时候的穿戴,这咱们是看在眼里的。可第二回问他你那天穿的什么鞋,穿的什么袜子,穿的什么裤子。对不上。跟咱们观察的不一样。感觉他就是随便说说。虽然对答如流,但就是随便说说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需要推理能力,更要有笔头功夫,所有的东西你要录音、你要记录整理,因为大脑很多时候里面存的东西是不恒定的。很多事你以为归你以为,真相归真相。这个时候,记录就是一件特别有必要的事了。那一个材料整理出来,我们之后反过来细节要盯它。我们材料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细的,通过整个细的过程发现不对,然后进行再扩大。

“第二个,就是现场了。案发的卧室有大量被翻找的痕迹,符合陈晨说的抢劫杀人,但是,他的房间,他自己住那屋儿,是没有翻找痕迹的。很整齐,哪儿哪儿都特别整齐。陈晨说他屋内没有钱财,他知道可凶手会知道吗?不知道,不可能知道。人都杀了,要抢劫了,不可能说就可着一屋儿翻腾。”

夏新亮补充道:“这就要说到咱们提取的痕迹这方面了。指纹没有外来的,脚印没有外来的,包括纤维,等等,这屋里,就没有外人进去过的迹象。一个再专业、再缜密的犯罪分子,即便准备得再充足,也往往百密一疏。没有丁点疏漏的概率微乎其微,那鉴证科啥都没发现,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个屋子里,从来没进来过外人?”

我点点头,示意他俩继续说。

“陈晨的嫌疑很大!”李昱刚说得斩钉截铁。

夏新亮则平静许多,点头说:“咱们大量工作已经做出来了,比如他跟父母的矛盾这些事情,咱们通过走访已经知道了。包括监控我也查了。甚至他说他去找的那个朋友。就以前那个同事,他都不知道人家早已经离开北京了。妥妥又是瞎话。我觉得我再找他谈,又全是不合扣的东西。”

我们正说着,我手机响了,一看,是罗美华的号码。欸,这很奇怪。她不是去上海出差了吗,说是没有必要就避免联系,她怕她老公知道她这点儿破事儿,也因此谢绝了我们的保护,态度很坚决。

我看了眼俩徒弟,他们俩也看向我。

电话一接通,我们没听见罗美华说话,倒是听见一个小女孩的稚嫩声音。

“旭哥哥,旭哥哥,这个乐高我插不上呀。”

咝啦咝啦,像是布料的摩擦声穿插其间。

坐在副驾驶的李昱刚抄过了他的笔记本电脑。

“陈晨,你到底带我和妹妹去哪儿呀?车都开这么久了,这都要出北京了吧?”

“着什么急呀你,平时上班就忙忙叨叨,咱们一家三口出来度假你快放松会儿吧。都交给我,不用你操心。你快帮妹妹看看怎么插不上。”